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段话说得多好啊!教师的阅读是否丰盈,决定着教育的品质。
前几天学校召开了行政总结会,大家回过头来审视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哪些是工作中的曲折、困顿,哪些是因自己的创新而产生的火花,哪些是在合作中诞生的优秀作品。会后,我也在复盘自己一年来的成长之路。阅读,是我这一年来坚持在做的事情,阅读滋养生命,促使我的生命内在觉醒,成长的种子不断蔓延,生命发生裂变,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坚持
早上六点,我准时起床,洗涮完毕后,照例打开手机,翻看新网师的文章,新网师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每读完,总是热血沸腾,受益良多。前段时间听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让我对得到这个平台感兴趣了。得到里面的书籍都是广谱性的,我很喜欢里面的电子书,今天我听的是陈春花老师写的《何以解忧,唯有生长》,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唯有生长,才可以感知变化,想象未来。唯有生长,才能展示力量,破茧成蝶。唯有生长,不再懦弱,充盈丰盛。”我们对生长的信仰,让自己体察到生长带来的真实而具体的感觉,让我们有能力与周围的一切共存共生。
在没有加入新网师之前,我的生活是一地鸡毛。日子过得是浑浑噩噩,每天两点一线,回到宿舍就不想动了,总是用一些心灵鸡汤抚慰我空虚的内心。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作为,有的只是躺平带来的无聊和郁闷。有时想坐下来看看书,但浮躁的内心已不允许自己那么专注,不到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这样的日子太可怕了。
2021年春,加入了新网师后,我好像掉队的队员找到了组织一样,内心充满了兴奋与激情。每天保持学习的黏性,让自己沉浸在书本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两年来,远离了心灵鸡汤,亲近经典,啃读经典,与书籍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保持专注,减少无意义的交往,让生命刚劲昂扬。每天坚持阅读,与书籍为伍,生活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
值班
小年过了以后,年味逐渐浓厚起来了,红色的国旗、中国结和红灯笼扮靓各条街道,街上的人流开始多起来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冲淡了疫情带来的阴霾。今天去学校值班,昔日热闹的校园显得十分宁静。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欣赏着周围的一草一木,耳边仿佛响起了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嬉戏声。记得是在三月的时候,校园里鸟语花香,绿意浓浓。孩子们说想到校园里去上课,领略春天的魅力。我想也对,孩子们的教室不只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大自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好去处。
我带孩子们来到草坪里,草坪绿茵茵的,一朵朵黄色的野菊花开得星星点点,有如一片花海。草坪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木棉树上开满了红通通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坏了,大家围着木棉树来回地转,有的说:这棵树真高啊,树枝向两边伸展,高耸入云呢!有的说:木棉树上怎么有那么多刺啊?这些刺有什么作用呢?还有的说:树上有一个个黑色的果壳,壳里面躺着一朵朵棉絮,就像摇蓝里躺着一个个小宝宝一样,多么神奇啊!“孩子们置身于木棉树下,望着鲜红的花朵,纷纷有感而发,而且个个嘴里说出的话是那么生动,平时在教室里可没有这个效果。
我对孩子们说,木棉树是一种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木棉花可入药,有解毒清热驱寒去湿的功效,刚才有同学说,树上的刺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孩子们兴奋地讨论开了,有孩子说,可能是天生的吧!生来就是那个样子。有同学说,不对,按我的猜测,有刺的树大概是为了自保吧!动植物都有自保意识,这是一种本能。比如壁虎遇到敌人就会自动断尾,蜥蜴有变色功能,大象、野猪和犀牛有利爪和獠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位同学说得多好!他平时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性格也很内向,为什么到了大自然里,看到鲜明、生动的事物就有许多话说呢?这是思维的觉醒!大家互相讨论,思维就像开闸的水一样,倾泻而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啦!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越来越觉得大自然对于发展孩子智育的作用是无穷的。带孩子们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去旅行,探寻事物的因果联系,这就是最好的思维课。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课,他们总是在一声声的惊叹、惊奇中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从而产生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记忆力。苏氏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我还把每周一节的运动课和智力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边劳动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劳动课的收获,晚上回家写写我的劳动日记。不一样的体验,让孩子们收获了不一样的感受,真好!
团圆
按客家人的习俗,家家户户过春节都要做大肉丸,这几天正是做肉丸的好日子。我和妻子、儿子一齐动手,我和儿子负责做,妻子负责炸,一个个圆溜溜的肉丸一字排开,圆滚滚的,十分可爱。金黄的肉丸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子好奇地问:为什么年年要做大肉丸?我拿出一本地方日志,里面对客家肉丸的来历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自晋朝末年开始不少中原汉人南下迁徙,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后来部分汉人继续东进福建或南迁广东等地。为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圆圆的客家肉丸。
客家人的祖先迁徙到广东各地的山区,历尽千辛万苦,非常珍惜平安、幸福的生活。春节做肉丸的习俗传承的就是一种团圆、平安和祥和。儿子听了直呼涨知识了,我说,有什么不懂的,多看看书,书中什么都有。儿子点点头,其实他回来这些天,看到客厅里那一摞摞的书,我每天在阅读的样子,已经耳染目濡了。他也时常会拿起我买的一些书来阅读,我想,只要有行动,总会有收获的。
概念学习
周日晚在咖啡馆共读的时候,魏老师提到一个概念,就是“被动的能动性”。他说,一切的学习,都具有“被动的能动性”,当时我对这个概念还是很模糊。虽然之前读过佐滕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但读得比较粗糙,对一些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晚上,我重新拿起《静悄悄地革命》,对“被动的能动性”这个概念重新温习,佐滕学说:“被动的能动性”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和学的形态。不管是教也好,学也好,都应该从这种被动的能动性的视角,重新来审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
从书本上的句子来看,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我求助于百度,百度里是这样说的:所谓“能动性”,是说,学习是一种主动行为,你不想学习,完全可以充耳不闻,闭目不听。这时候,学习就不会发生。所谓的“被动”,是说,学习同时具有规定性,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跳舞,一方面,你是自由的,能动的。另一方面,你是被规定的,受限制的,这两方面相互依存,没有规定与限制,就没有自由与能动。只有“不逾矩”,才能“从心所欲”,而真正的“从心所欲”,必定是“不逾矩”的。这样一解读,我就很清楚了,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就是被动的能动性,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做事,坚守道德底线。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内涵也是如此。在这个物质社会里,各种各样的诱惑都摆在你面前,如何去保持自己的良知,如何以至善至美的心去对待万事万物,这就看你对内心良知的追求有多么高深了。有些人一生坚守初心,但就在临近退休的时候没有守住自己的良知底线,从而走得太远,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一个概念,可以和几个概念联系起来,原来它们都有相通之处。要读懂一本书,需要十本书来打底,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本绘本叫《小步走路》,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有浓浓的激励作用,小鸭子不爱走路,走着走着就想停下来歇息,鸭大哥鼓励小鸭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一边走一边数,最后就可以达成目标。小鸭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也不感觉到累了,后来竟然比鸭妈妈和哥哥们都走得快,最先到达河边。简单的剧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新网师学习的这两年来,我就如小鸭子一样,刚开始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有时候坐下来不想走了,但群里学友们的鼓励,还有看到别人勇猛精进地进步,加上内心渴望上进的心,我就选择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回首那走过的一串串脚印,是那么清晰,那么的有力量,我内心有一股信心在涌动,我一定要到达胜利的彼岸,陪着书籍一起走,我想一定会慢慢变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