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小学生迎来两项好消息,取消“超前教育”,开设两门新课程
古往今来,教育的问题一直围绕着人们,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倡导“不愤不咎,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其努力想不明白或明白却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主动去启发。而如今,教育的思想理念已经逐渐转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管儿童是否有认知学习的能力,就强行让其学习超前的知识,只是为了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弊大于利。
子女是父母传承,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为了能够让孩子成绩好、以后有出息、“不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热衷于对孩子的“超前教育”,不仅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还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做才多艺,学习很多的兴趣课,例如:游泳、书法、围棋等,如此煞费苦心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孩子在幼年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超前教育”会使孩子的认知禁锢于课本内。本应该是嬉笑打闹、无忧无虑的年纪,但“超前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走在家长所规划好的道路上,按部就班的穿插在各种课外补习班中。不仅压榨了孩子的时间,而且补习班所需要的经济费用也给家长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超前教育”的方式真的能够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吗?答案是不一定。实际上,一些儿童在早期的头脑发育阶段所认知的一些理念,特别是学习晦涩难懂的知识问题,只是在儿童的脑海中生成机械反应,而不是真正的学会,难以在脑海中长久的维持。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将。改善儿童的超前教育,增设两门新课程,分别是编程与书法,从合理的教学角度出发,让孩子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的知识,摒弃过度超前教育的偏见,让儿童遵循良好的教育规律,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不高
相对于丰富的课外知识,课本上的知识是枯燥的,儿童过早的接触课本会明显打压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超前教育的模式并不能够让儿童提前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往往会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容易让儿童形成自卑心理,所以过早的接触知识技能会使得孩子丧失对其兴趣,浪费了儿童宝贵的童年时光,传授了孩子并不喜欢的知识技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埋下了发展隐患。而且当儿童上小学后,发现学习到的知识都是之前所学过的,会对学习生成一种厌烦心理,降低儿童的学习兴趣。
消磨孩子的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其拥有无限的潜能,但是过早的挖掘孩子的潜能,并不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能力。学生家长热衷于超前教育,用自己的要求强制让孩子学习相关课程,导致孩子丧失了自我,也失去了很多潜能,探知自己感兴趣学习的机会,从而消磨掉了孩子的创造性。相关调查证明,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一流,但是创造性却大不如其他国家,其结果就是“超前教育”模式的弊端,使孩子失去了丰富的想象力,从长久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让儿童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超前教育”的模式,为了追求效率,往往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所有的一切教育内容会跟随儿童的步伐,而且儿童在“超前教育”中会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容易理解的地方就加快进程,遇到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会停下脚步慢慢讲解。当儿童到了小学的学堂上,教师会根据班级的整体教学脚步制定教学计划,其教学理念与儿童的学习方法会产生误差,如果儿童不能及时调整,将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爱听、一切的学习方法靠补课,从而产生教育的恶性循环。
总结:总而言之,超前教育的学习模式并不符合儿童的发展所需,不仅透支了儿童的学习潜能,还加剧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与其说幼儿的超前教育是社会的进步,但实际上是社会的“内卷”加具,各种无意义的内部竞争使父母的育儿成本增加,年轻人也开始恐婚,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