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月,疫情缘故我们都在家,那天风很大,阳光很好,门被吹得关了又开,娃在阳台上玩着积木,喃喃自语:
风
你把门推开
又把门关上
风
你到底想怎么样
我心里一惊,这不就是诗么.
这时候,距娃6周岁还有几周。
几个月后,我发现娃诗句的频率越来越多,
2020年7月,还是8月,窗外有雨。 娃自言自语,
外面下雨了,
我的心也下雨了.
无聊的我,
只能摆弄着玩具。
2020年11月底,给娃看了拳击手们比赛的视频,隔了一两周,
娃泡脚的时候,跟我说,妈妈,我觉得,
象棋里的两个车,
好像拳击手的两只手,
如果丢了一个车,
就如同拳击手断了一只手.
我十分震惊,他如何想到把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联系起来比较,我清楚他是无意识地联想到的,非刻意地去跨学科对比。他为什么会想到呢?
幼儿园大班的11月外公来宁波3天,教会了他下象棋,之后的一年里娃总是要和我下。进小学后,老师把他选进了象棋组,因为这多一点点的接触,他的联想就更加丰富?
在希腊时期,大量哲学家的涌现,原因是,有人可以为他们工作,大量贵族在吃喝玩乐之余,有一部分人会因为有闲暇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反思这人世的故事。
2021年一月,爷爷去世。一个多月后,娃说,妈妈,我要写爷爷。
我的爷爷
爷爷以前很疼我
几个星期前
他离开了我
到现在
奶奶还在悲伤
悲伤
就是心缺了一块
2021年的春天,一个周末的早晨,他不停地说,不停地说,
我用手机记录下来. 一首又一首,他跟井喷了一样,不停地说。
其中一句:
我问小山,你会山体滑坡么?
在诗句中使用问句,让我很诧异,他如何的来的想法。
给他读过的诗句里,有这些带问句的诗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还有: 你是星期五,还是鲁滨逊?
有一次, 姐姐正在弹琴 ,弟弟自言自语:
音乐,是上窜下跳的小丑,
踩着节奏往前走
我一直认为是小狗,他坚持句子里是小丑,
很久以后,我回想起来,当时,姐姐弹的曲名是《魔术师》。姐姐说,怎么诗就两句,弟弟说,就只有两句;黑夜那首,也只有两句。我知道弟弟指的是顾城那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1年的秋天,娃告诉我,妈妈,我发现任何事物,都可以写进诗歌里,哪怕是一坨狗屎,都可以写围着它飞的苍蝇,它的颜色,它的臭气,,,,,我深表赞同。
我毕业多年对诗歌的领悟都没有这么透彻。有的不堪的文字,我都想用阿堵物之类的来替代。
我回溯娃的经历,我们比别人做的更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阅读。
我们大量阅读的书里,哪些对娃产生了影响?我已经没法衡量,大概,或许,我只能归结为,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陪娃的几年里,我遇到很多天才儿童,对语言的表达力,对色彩的领悟力;
而其中很多孩子的天赋,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被浪费,被消磨。
也有许多毫无天赋的孩子,被逼着熟悉,练习,跑着追赶上来。这就是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