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心脏停止跳动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有围观群众,必须指定专人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能随便喊一声快打120啊,那样可能没有人去打这个电话。为什么要这样做?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大学生,让他们一人呆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相互隔开,然后发给每人一部对讲机,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小组2个人,有的3个,有的6个。小组内部可以用对讲机交流。
每个小组里,都有心理学家伪装的成员。心理学家和他们沟通的时候,突然说自己癫痫病犯了,还发出了痛苦的求救声。结果,人数越多的小组,打急救电话的概论越低。
首先是“从众心理”:这么多人都没有去打电话,我为什么要打,肯定会有人打电话,我不惹这个麻烦。我也是和大家一样就好。
其次是“社会抑制”,这么多人看着,我去帮忙的话大家都看着,万一出了洋相怎么办?会显得很傻吧?
人性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这是天生的,当一个人面对需要帮助的同类时,如果见死不救,可能内心的罪恶感不会原谅自己。但是有很多在场就不一样了,这时可能会对自己说“肯定有人别人报警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这就是人数众多,每个自认为分担在自己身上的责任越小,反而导致最后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承担责任。是“法不责众”的心理在起作用。
我们的底层价值观,能够看出正确行为的美好和罪恶行为的丑恶;能够大胆的爱,也能够不顾一切的恨。可以有时候是非常美好的,也可以是非常残忍的。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能提出错误的方案。我们是怎样在内心中创造出如此矛盾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物呢?答案是“自欺”。
例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爱,爱是创造更好世界的唯一道路”
评注:如果每个人都爱其他所有人的话,无疑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世界。但要是这爱充满了人类自我中心和民族优越感带来的贪婪、暴力、怎么和残忍时,会怎么样?要是我们通过操纵人的思维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爱会怎么样?“爱是答案”不是一个好的概括,需要从多角度来限制这个概括结论。
当你指大多数的时候,不要说所有。
当你指一些的时候,不要说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