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溱生
实在不忍心让更多的人错过《红色》。
------写在前面
对于国产战争/抗日系列的影视作品,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都不是特别喜欢和看好。一来在事件的还原方面,过度夸张和虚化,缺乏真实性;二来大部分剧情逻辑凌乱,演员演技也达不到一定水平。在如此跟风走势的大环境下,相对优质良心的作品就显得尤为可贵。
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15年开始,许多陈年与新生的战争主旋律影视作品络绎"登场"。《红色》,这部隐藏在汪洋深处的"金中足赤",终于渐渐浮现它那别样的光辉。
久居不下的评分就是一个很好的映证。
紧凑的剧情,细腻缜密的台词,接地气的角色,平淡流露的情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向观众展示了战时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撇开一些难以避免的小缺陷,相比之下,《红色》可以说是抗战主旋律作品中鲜有的精良之作。
一、从普通人的视角看战争
《红色》是以1937年淞沪会战后沦为孤岛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身怀绝技的菜市场会计徐天等人夹缝中求生存的故事。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锄恶扶弱、善良正义的巡捕,家破人亡、执着勇敢的医生,漂泊异乡、敢爱敢恨的歌女,巧舌如簧、贪金亡命的码头小混,以及弄堂里胆小吝啬的市侩小民……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的展现,解剖最真实的人性,挖掘最真实的抗争。
这份真实,体现在方方面面。
浓重地道的上海味
因为真实,让整部剧被浓浓的上海味道所萦绕,母子之间的交流、恋人之间的窃语、朋友之间的互诉以及邻居之间的招呼,遍布着惬意随性的上海口音(在这里我也特别想表示一下对上海话的喜爱)。剧中有一条弄堂,名为"同福里",是男主从小到大赖以生存的地方。在我看来,"同福里"市侩小民的家长里短,就是对上海普通人群生活的最好演绎:包租婆徐家妈妈,理发铺的老马,裁缝铺的宝荣叔,还有书铺老板娘小翠,通过在牌桌上唠家常,唠出恩恩怨怨,唠出情感纠葛,唠出战火年代不一样的情调。上海虽被日侵占,但租界却幸得短暂安宁,这里多是无硝烟的战争,人们提着心眼生活,操心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谨慎保护自己的小家------这与弥漫硝烟,保卫国家的战场形成鲜明对比,换而言之,这正是对战争的另一种投射。
高智商反派
在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里面,似乎都有一些相似度极高的日本反派,这里所说的"相似度",是指无论在军事、政治思想以及智商逻辑都基本处于低水平状态,仿佛真实的日军反派,就是应该被国人耍得团团转。虽然这样的角色安排在情理之中------充分衬托国人的智慧和果敢。但却深深虚化了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当今国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模糊度。而在《红色》中,你会看到真正高智商且颇为狡猾的日本反派,仿佛他们每一天都在与不同的人,上演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无烟斗争。本剧也给了最高反派影佐另一个合乎情理的身份------男主在日本留学时的导师。正是这个身份,让男主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这场两国之战进一步反映到这两人的斗智斗勇上去,所以千万不要说,在《红色》中你未感受到所谓的"抗日",真正的抗日,不只是体现在前线烽火的。
无能为力的挫败
正是因为高智商反派的存在,让本就渺小的普通人,变得更加无能与挫败,偶尔小小的反抗,都会换来难以预料的悲惨后果。即使在租界,他们也是来去自如,操控着一切,打破所谓的规则,同时也拧碎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美丽的梦。
二、没有年轻靓丽的演员阵容,却有老成到位的实力演技。
对于《红色》,从一开始的接触到现在的深爱,我也渐渐发现了一些导致它"小众"的缘由。乍眼一看演员阵容,少了青春活力的"鲜肉",完全不足以吸引广大的青年观众。虽然没有年轻靓丽的"鲜肉"助阵,但该剧本身的演员阵容也真的是不容小觑。对于主角张鲁一和陶虹,相信很多朋友都曾领略过他们的演技,且不谈之前的作品,他们在《红色》中的出色表现,就足以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此剧男主是地道的上海小市民,在开拍的一个多月前,张鲁一就搬进了上海的某弄堂里,过上了"隐形人"的生活。相信在这段时间里,他定是收获颇多,因为在很多观众看来,他是彻底演"活"了这个角色。深藏不露却一直追求平淡生活,聪明细致却不得不承认情商低,略有些市侩却会为深爱之人不顾一切。
"我叫徐天,在三角地菜场做会计。"
单凭一句话,一个眼神,张鲁一就已经成功了。
当然,除了几大主演的实力演技,其它演员也基本都对角色进行了非常好的诠释,唯恐涉及剧透,所以在这里就上图不说话了。
三、严密紧凑的情节铺陈
首集中出现的一本红色册子和一条红色围巾,拉开了全剧斗争和感情帷幕,在整剧的最后,更是有了点睛之笔。红色册子打破徐天悉心经营的平凡生活,从此肩负难言使命;红色围巾让徐天有感情寄托,从此开启守护亲人和真爱的人生,与此同时,男主晕血并且是红色盲的情节设定也在一直暗暗点题------这看起来更像是一部漫长的强逻辑电影。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加上菜场工作的丰富生活经验,造就了徐天异物常人的思维和观察力,这也使他成为了本剧的逻辑主力担当。从开始到最后,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品味。毫不隐瞒地说,你所忽略的一个微小情节,可能就会导致之后故事走向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或是心理作祟,或是张鲁一本身精湛的演技,他内心真正的"算盘",有时候确实是难以猜透,这应该也是他比日本反派略高一筹的关键吧。不过朋友们也千万别把该剧联想成烧脑难懂系列,因为在剧终前夕,一切关键的情节铺陈都会被一一解读,相信知道真相后的你们,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四、平凡自有真情
小人物的生活虽然平凡乏味,但却难免不了真情实意,尤其在战争的催化下,人性皆是暴露无疑的------伪装者终将撕去面具,以真目示人并接受他应有的惩罚。而其他人,则是在那样悲情的年代,续写独属于他们的故事。有的故事欢喜,有的故事遗憾,有的故事耐人寻味,有的故事直截了当。到现在都还忘不了剧中的一个情节:在"同福里"生活了半辈子的徐家妈妈迫于无奈最终离开时,左邻右舍聚拢送别久久尾随。那一刻,竟也忍不住跟着剧中人一起泪目。平日里埋怨不断,恩怨不断,却在危难时刻凝聚起了情谊,他们看不到未来,但他们希望会有未来。
最后的时间,为所在乎的人不顾一切,这是属于普通人的红心,属于普通人的真情,属于普通人的抗争。
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能让你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