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多么惊讶:直到今日,她也依然像出道之初那般活得像个小女孩,以最骄傲了不起的姿态向全世界倾诉着自己属于 1851 年的英伦梦想;她其实什么也没有,不及吉永史的灵动、村上纪香的凝重、池田理代子的荡气回肠,但她有谁也及不上的认真与诚挚与爱——所以即使她经济拮据、唯有盼着每期稿费到手、便全部买回史料翻来覆去地研究,她也会满心感激地一笔一划描绘维多利亚时代的银器锦织、家具墙纸,能无微不至地铺垫复述女仆们每日家政的翔实细节,在她笔下那个仿佛连时光都要凝注的和煦典雅世界里,爱恋涓涓长流,温柔生生不息。
我多么羡慕她。
更羡慕的,是在近年的新作《姐嫁物语》中,她的创作早已前行得更远:在那片苍茫辽阔的亚细亚大地上,她的视野已不像《爱玛》时局限于男女情感的一点;而是去向了更为广博的,与突厥民族、伊斯兰文化交汇的远方。
——漫言 MangaTalk
最近收齐了全首刷的《姊嫁物语》,但今天主要赏析的的是她的另外两部英伦女仆风格为主的《艾玛》《雪莉》以及拾遗集。从森薰作品的后记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女仆情节挺严重:-D,只是因为喜欢、只是憧憬迷恋这份文化而已,因此她会对单爱制服而不知内涵的人们说:“女仆是一种优秀又认真的职业喔!”,也正是这个简单的动机使她画出了《雪莉》,而后来迷上维多利亚时代后便直白地向编辑恳求:“我满脑子都是这个时代的故事!我是真的很想画《艾玛》!”
我第一个读的森薰的作品,便是《艾玛》。刚上大学那段时间,有段日子挺沉迷古典英伦风,也看了一些相关题材的影视,如《唐顿庄园》、《成为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大侦探福尔摩斯》、《秘密花园》、《赎罪》等。在森薰的作品中没有那么多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没有那么多胸怀壮志,苦大愁深。有的是那种悠长连绵的温柔,即使描写比较悲情的片段,也都是淡淡的.....
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由产业革命带动变化与更新的时代,也是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然而,古老的生活习惯以及阶级社会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 在这样一个传统与革新,平等与歧视相交错的背景下,女仆艾玛与贵族少爷威廉的爱情就如同人鱼公主在化作泡沫前为王子流下的最后眼泪,凄美动人却转瞬即失。 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说着相同的语言,身份的差别却是割断两人爱情的天堑。浪漫奢华的时代氛围下涌动着的却是残酷现实的利益主义——《艾玛》,讲述的就是这样有着阶级观念下的爱情故事。
虽然出身卑微,艾玛身上却有着一种淡淡的高洁气质。带着萌系眼镜的御姐女仆设定也让她万般迷人。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在文艺作品里面已经屡见不鲜,在现实当中门当户对的婚姻从古至今总是占据着主流,因此,跨越阶级的恋爱总是有一种神往的魅力。故事本身并没有多少新意,不过这部爱情剧本身却也很有古典文学意味,故事传统但不庸俗,叙述风格朴实毫不做作。而书中的维多利亚风格亦令人称叹。服装、道具,建筑,乃至屋中的装修风格,将那个年代的感觉还原的淋漓尽致。
每册的开头都是这样一幅城市的街景。用淡黄色的纸张印刷,让读者立刻被拉回维多利亚时代。
这几页画面中没有台词,沉闷、压抑、忧伤的感觉却渲染的十分到位。森薰经常用这样无声的分镜手法去表现故事。就像电影里,在某特定的场景下,一些对白只会显得多余。
漫画中有很多生活气息的画面和场景我都很喜欢,例如喧闹豪华的街区里有钱的太太小姐购买蕾丝花边的遮阳伞和装饰了鸟标本的帽子。躺在街头的糟蹋醉鬼,赤着双脚吆喝着的卖花小女孩,孱弱的声音穿过雨丝躲进卖艺人的手风琴里。林中相互问候的一家人身后的小屋,升起了缕缕炊烟 ,午后戴着头纱坐在能吹到海风的草坡上画画;收纳有致的卖场里陈列着不同花色、材质的布匹,满目玲琅的彩绘大玻璃窗,水晶宫旁的喷泉,精致的茶具、餐盘,复古的唱片、书籍......一切的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都显得那么有味道。能看出作者一定也画得很开心!她一直有在画自己喜爱的事物。
下面请欣赏作者另一部英伦风短篇——《雪莉》以及《森薰拾遗集》
《雪莉》第一本到第二本跨越了10年的时间,第一本的画风还不是很成熟,从标题也可以看出是一部描写日常生活片段为主的单元剧故事。
森薰的作品个人风格很强烈,读她的每一部作品,我都能感受到她对她作品倾入的用心和浓烈的爱。不同于现象大部分商业漫画去迎合大众市场的主流口味,森薰的作品感觉都是基于在她自己喜爱的前提下诞生并完成的。我发自心的觉得:只有女性创作家,只有满心都盈溢着爱与憧憬的女性创作家,才能画出这般温柔细腻到极限的画面来。希望这派作风能一直保留下去。
感谢观看到这里的你,顺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