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特别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你在这里生活得足够久,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上班族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挤不完的公交地铁,加不完的班,写不完的方案。即便出差,随身也得背着电脑,任何一个工作反馈就能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除了8小时的睡眠、8小时的工作外,剩余的8小时基本是「碎片化」的,通勤、做饭、追剧、玩游戏等等基本都在这里完成。很少有人有大块的时间沉浸下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慢节奏生活对大城市的职场人来说,是「奢侈品」。
周六周日好不容易休息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并不是放松,而是「懒散」,中午12点起床,点个外卖,玩儿会儿游戏,下午接着睡,晚上十分不情愿地起来做个晚饭,晚上接着玩儿游戏,然后睡去。
不怕你笑话,刚进入职场的头5年,我就是这种状态。内心的空虚感特别强烈,想着用懒散填补这份空虚感,结果越填空虚感越强,这是一个「无底洞」。
其实,精神上的空虚,是因为没有「深度思考的沉淀」造成的,大白话讲这是「精神上的饿」。直到通过慢节奏的读书写作,不断剖析并梳理自己,灵魂上的干涸感才被逐渐润湿,通过多年的深度思考的沉淀,看清人性,感受到了很多事物变化的底层逻辑。
而这种思维上的变化会反哺到工作中,做事只抓「关键点」,拒绝「废动作」,省下来的时间会继续花费在读书写作的深度思考中,经常跨越时空去其他作者的思维里串门。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把别人的深度思考拿来一用,变成自己的,时间长了,同一件事情你会看到很多不同的维度。
比如用户需求这件事,可以从「因缺有需,趋利避害」这个人性的角度看,也可以从「企业跟用户建立稳固买卖关系」的营销角度看,还可以从「交易变现」这个商业角度看,更可以从「时代趋势」这个市场环境的角度看……
随着角度越来越多,你会对一件事的理解变得复杂而深刻,这些视角彼此之间还会产生关联,最终会自动编织出「知识体系」。
实话说,我从没想过沉下心来的读书写作和深度思考,能给予我这么多的帮助。我甚至经常为没早点这么做而后悔。这种脱胎换骨改变的起点,就是2018年,到今天为止,已经6年了。
如果说大城市的工作教给你的是「招式」,那读书写作慢下来的深度思考教给你的就是「内功」。内功是「悟道」的过程,拥有看透本质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