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说,自己在上班中午休息期间读书,被同事嘲笑。
尤其是在读大部头《心理学与生活》的时候,同事还说,心理学读多了脑子会坏掉,很可怕。
还有的小伙伴说,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周围的人一直说,你看这些有什么用,能给我算命么?能知道我怎么想的么?于是只好偷偷找地方读书。
有在大学读书的小伙伴早起读书,室友都在睡觉,于是室友说你是不是进了传销?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我在2014年就写过文章,讲了成长必经三阶段,看不起,看不懂,看不到。当你开始要做些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周围的人看待你的方式,其实是他们最省力的评价方式。
什么是最省力的评价方式?无脑的赞与无脑的黑。但是一般你周围的都对你太熟悉了,熟悉到一切都“理所应当”,所以他们更可能“黑”你,给你很多的负面反馈。
其实一个人要进步,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如果外在不吹不黑,如实地反馈哪个好,哪个不太好,是最有价值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太累了,你得深入了解,还得有些批判思维。费脑子的事情,哪有时间做,要么就干脆说,“这个太棒了!”要么就说,“这个太烂了!”
但是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诚心鼓励赞美你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传递负面情绪可以给人带来快感,这是破坏欲的释放,这种快感比积极的褒奖似乎更强烈,也来得更快。要认可一个人,其实挺难的,但是要打倒一片,是我们更爱干的事情。这个就叫地图炮,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偏见。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这种处境,从逆境转化为动力,只要做合理的归因就行。
你周围的人在嘲笑你?这说明你进步还不够,还是很弱小的。人一般都是欺软怕硬的,而且只要对方感觉你好欺负,就会欺负你。哪怕你真的有货,对方看走眼,认为你是个怂货,也会欺负你的。
正因为是这个原理,在网络上会看一些反转剧情的戏,就会很招观众喜欢。比如我小时候喜欢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就守着里面各种贪官欺负皇帝,等到康熙现身的时候,那些反派角色从得意到惊恐的表情,就是整个剧的高潮了。
不过我们也要理解那些嘲笑的声音,因为如果我们努力的深度尝试失败了,那这些声音不就坐实了判断:你看,我早就说了,不行的吧。但是其实大部分人改变的尝试是失败的,成功哪有那么容易?所以赌每一个打算改变的人不成功,然后嘲笑他们,是胜算更大的事情。
但是当你做出了一些成绩以后呢?或者当他们不再认为你“软”了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变脸最快的人,就是那些以前嘲笑你的人了。当你强大了以后,你周围的人都发现你变得不一样,而且好像是要越来越好,于是马上调转枪头请你分享经验了。
你读个心理学,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你在朋友圈晒图,而在于,你真正用这些知识武装了头脑,最终你发生了改变。当改变很明显的时候,连那些嘲笑你的人都觉得你变了的时候,无脑地赞你,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就是做事为什么要有平常心,因为外界的变化,是动态的,是微妙的,甚至是随着你的水平而改变的。
你做的不够好,他们可以围殴你。你如果太强大,他们就怼不到你了。
当然,如果是在网络上,还是有点不一样。反正看不见,打不着,不管你怎么样,都可以随便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