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山花烂漫,杨柳如烟,油菜花间蝴蝶舞,鸟儿的鸣叫声格外婉转动听。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蒙蒙细雨总是如期而至,丝丝缕缕汇聚在花瓣、叶尖、树梢,滴滴答答落入草丛中,在人们的雨伞上滑落,晕染了我的双眸。
据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的时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清明前一周内,必是要回家祭扫先辈亲人的。相约祭扫的那天,父亲和我的几个叔叔、哥哥以及侄子们,带上纸条、元宝、冥币、叠好的纸钱和水果、肉等祭品,背上铁锨、拿上鞭炮,走过熟悉的田间小路,前往亲人们安息的地方。祖坟在麦地旁边的山坡下,桑柏苍翠,环境清幽。父亲走在最前边,一路小心拨开沾满露珠的杂草,走到坟前认真平好一块地,带领大家烧香,跪拜,点纸钱……祭拜过后,是扫墓。挂青以后,沉默的父亲细心清理着爷爷奶奶坟上的杂草,不发一言,恍如为在世时病重的亲人擦洗面庞,整理衣裳。少言寡语者多有丰厚密实的内心情感,总在不经意里的动作里渗出而浑然不觉,父亲应属于这一类人。母亲的坟头有几株枯草,哥哥用镰刀利索地收拾荒草,踩实周围的泥土,黯然的神情一如沉默的父亲……燃一挂鞭,纸烟四起,正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在亲人身边待一会,说会话,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祭扫的仪式再次架起了与亲人沟通的情感桥梁,长久以来空空荡荡无处安放的思念,在静静的仪式中逐渐踏实、宁静起来,并找到了归宿。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清明祭扫也有给亲人送单衣的说法,是和寒衣节相对的一个节日,寒暑易节,亲人们的冷暖牵挂于心,送去衣物、祭品、纸钱,寄托哀思,慰藉心灵,表达亲人间最朴素真挚的感情。
清明时节,我们最隆重的仪式是带领孩子们去宫前烈士陵园扫墓。
宫前烈士陵园位于河南陕州区宫前乡政府东1.5公里处,整个陵园占地3300平方米,墓区面积1000余平方米,东西为平展展的耕地,南临永昌河,北靠三洛公路,是陕州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5年清明节期间,宫前乡政府将牺牲在宫前境内的革命烈士重新装殓翻埋于此。1975年清明节重修,并给每位烈士墓前竖立墓碑。1992年清明节进行第二次重修,并在大门以里正中树立一块2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宫前牺牲和宫前籍在外牺牲的烈士36名,2013年该乡又投资51.8万元重建,将散葬在宫前各处的60余名烈士迁至烈士陵园,其中包括陕县原县长韩路光、宫前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张志杰等。
今年烈士陵园扫墓,又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气,雨丝飘洒着,润湿了花圈、旗帜、红领巾、胸前佩戴的自制小白花和我们师生的衣服... ...区政府代表、当地机关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祭扫坟墓。人们向烈士敬献花圈,默哀,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瞻仰烈士陵园,回忆先烈们的战斗历程,缅怀英灵。
“韩路光县长在头峪突围战中,为救负伤的战士而牺牲... ...区长张志杰,陕县第一个高呼口号走上刑场的共产党员,被誉为永昌河畔的青松.. ..他们牺牲时时年29岁。”每当讲解员刘双生声情并茂讲述先烈故事时,整个陵园气氛肃穆,人人眼含热泪静静聆听,只有阵阵风吹松柏的声音从耳边刮过,人们沉浸在张志杰烈士的英雄事迹中,似乎回到了当初的烽火岁月。
刘双生连续十多年在清明节祭扫时讲述烈士事迹,每一次都脱稿而讲,每一次讲解都打动着我们的内心。记得他讲区长张志杰参加革命工作后不幸被捕,坚持狱中斗争,营救后奔赴陕甘宁边区,后随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战斗故事,讲者动情,闻者落泪。“1945年5月28日,陕县‘王彦事变’发生后,宫前区也立刻陷入了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局势骤然恶化。面对险恶的处境,张志杰临危不惧、坚定沉着,为防不测,他立即带领区干队转战到宫前南山一带,寻机突围。几天以后,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当地的地主恶霸与土匪头子串通一气,派暗探、搞情报,寻找跟踪张志杰。6月初,张志杰等在黑山沟、陈家源一带的山沟中,被土匪武装300余人包围。在敌我悬殊、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张志杰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其他同志分别突围,自己毫不犹豫地跳下了山崖,当即摔坏了腰骨和肋骨,动弹不得,不幸被俘。敌人用木耙把他抬到宫前街,放在区政府大门的过道里,百般地折磨他、侮辱他,他毫不屈服。匪首锁兆英见张志杰坚贞不屈,无计可施,便向匪徒命令道:‘抬走,把他枪毙了!’张志杰视死如归,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段故事铭记在人们心中,这壮烈的声音,震撼着豫西的崇山峻岭,至今还回荡在宫前地区的上空。
今年,他讲述的主要是韩路光烈士的战斗故事。“1948年元月,陕县民主政府县长韩路光指挥部驻宫前头峪村,被国民党胡宗南55旅姚国俊部一个团的兵力和在宫前、崤陵、李村三乡清剿队三面包围。韩路光率部与敌人浴血奋战,向外突围.....”刘双生的讲解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孩子们手中的笔稍稍停顿,脸上写满急切和紧张。“由于敌众我寡,我四、六中队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在危急关头,韩路光带领全体党员战士再次突围,他把手中的枪向空中一挥,大喊‘同志们,冲呀!’战士们迅猛杀敌,部分同志冲出了敌人重重包围,韩路光为救护一位负伤的司务长陈某,不幸中弹牺牲... ..惨无人道的敌人,竟把烈士的头颅悬挂陕县城南的涧河桥头,企图以此威胁革命人民屈服。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含着热泪,把韩路光的躯体安葬到头峪的山脚下.. ...”此时,陵园哭泣,菊花含泪,松柏默哀,我们被先烈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韩路光县长身先士卒、爱护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缅怀先烈,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决心,声音坚定有力。重温入党誓词,把素雅的小白花和黄色的菊花敬献在烈士墓前等活动,让我们的精神再一次接受洗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家乡人民正在乡党委的带领下努力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清明时节,祭祖寻根,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获得精神慰藉。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