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这位先哲用他的一生最好的诠释了爱国与奉献。
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历史。《阿Q正传》、《药》、《祝福》等作品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鲁迅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呐喊,在呼唤国民的苏醒。鲁迅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直奋斗着。《鲁迅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鲁迅全集》中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中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这些又何尝不是近代中国人蒙昧无知、麻木无情的真实写照呢?先生在描写这些人物时,是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的。
先生的杂文通常是结合当时的时局和时势有感而发,然后引经据典加以到位地诠释。并且从鲁迅先生引经据典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位博古通今,中外兼修的博学家,要不是以阅读了很多书籍为基础,哪能写得出那么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思路分明的一篇篇杂文来呢?
先生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维,作为一个笔者,无疑是独树一帜、风格迥立的。可是先生最不同于其他学者和作家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多读几本书,多知道几个独辟蹊径的典据。更重要的是,先生善于把他所知道的典据,精确的用在自己文章中的思想表述中。
然而当下,我们却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诸如此类的新闻。甚者有人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和当今时代脱节了,中国人已经不再需要。先生的作品在当下逐渐被淡忘了吗?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曾经在先生笔下被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孔乙己们"复活了,他们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阿Q们"复活了,他们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不时地活跃在网络上,每天做梦都盼着西方式民主,做着所谓的"针砭时政"的言论。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前往UC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阅读 30 ·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