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发文的第24天。
探讨下“难度”,这个词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今天突然感觉到难度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基于一个人当下思想维度和认知边界的感觉。
估计大家可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似乎思考了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我觉得当人长大后这个问题就有意义了。
讲几个例子吧,比如说小学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附加题,小学生们忙碌的参加着考试,随着时间的跳动,很多孩子来到了这道题的面前,有的读完题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了,有的开始思考解题思路,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有的思考一下后,便开始了解题,那么请问,这道题本身有难度吗?同是一个班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面对这个题,为啥会有至少三种以上的状态?相信看到这的你现在心里会有好多小声音吧:比如说有的孩子聪明,或者说会做的孩子补习了,再或者说留级的孩子可能会做…这些小声音是不是突然就蹦出你的脑海啦。我觉得吧,题目本身不具备难度不难度的标签,相信那道题拿给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可能也就是分分钟的问题。所以那道题难度如何是学生们说的,有的说好难,有的说简单,有的还有可能说,不知道,没做到那题。老师们认为它难度如何?老师们会说: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的确很难,对于认真学习,认真听讲,认真练习的孩子就一点都不难。思考一下,题目本身难度大吗?我觉得并不是,而是不同的孩子,不同状态的孩子,不同角度出发的人,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纪遇到的这道题的人的感受不同,感受不同,会贴不同的标签,会反馈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再思考下,是不是这样?
再来一个例子,关于1000天内每天公开一篇文章的难度。大家觉得难度大不大?1000天,每天发布一篇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少一天,不能断一天。好多人是不是小声音又出来啦,让我来猜猜你们心里的小声音吧:难度有点大吧,万一中间忘记一天,或者哪天有事断了一天不就失败了;难度还好吧,我喜欢写作,这个挑战很好;这个算什么难度,我都连续写作好几年了,风雨无阻,对于我来说像吃饭喝水一样。那思考一下,1000天发文章这件事的本身,难度大吗?来公布我现在的小声音:我觉得这就是一件事嘛,本身不没有难不难的标签,看对于谁来说,看做的人现在的水平和状态。写到这突然想到24天前发第一篇文章的时候,那时候对我来说这件事真的是一个挑战,想了好久才敢于行动的,毫无争议,那时候对我来说,这事的难度太大了。那24天过去了,我这24天没有找大师指点,也没有不吃不喝的突击学习,更没有找到要完成这个挑战的灵丹妙药,那为什么这几天这件事,对于我内心来说,感觉没那么有难度了,内心不会因为这个难度起波澜。那再问一次,这件事本身难度如何?大家是不是有点感觉了,是不是心里的小声音变少了,是不是心里在想:看谁做,看什么样的人做这件事。
还记得开篇讲的吗?难度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基于一个人当下思想维度和认知边界的感觉。是不是有点认同这样的一个说法了?但是,没了吗?认同这个说法有什么用?有啥意义吗?我认为对成年人来说有点用。
生活中太多有难度的事了,考一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找个好爱人,买个大房子,提辆大豪车…太多了,你们心里应该还在列举,不要停,多列举些。
是不是想了好多有难度的事?那问题来了,这些你觉得有难度的事是不是好多人做到了?是不是有一些你也做到了或者将要做到了?那还难吗?我想那些做到的人心底都不会觉得那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难的,但是被问到难度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会告诉你:是挺难的,但是也不好说;或者说,很难,要有方法,没事,我教你;再或者说还好吧,没觉得…
那个问题又来了,生活中的那么多事情的本身本质有难度吗?再来品味下我的那个总结:难度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基于一个人当下思想维度和认知边界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生活中假如你遇到了“难度”,有几种情况:
别人把事情贴好难度的标签给到你,你去面对,这时候往往你在挑战和练习,比如跳水,体操,英语四六级,跆拳道什么带等,难度等级被划分好,你去了解并征服或者绕开就行。
自己临场发挥给一个自己未知的事情贴一个难度标签,比如你偶然看到或者听到一个学术概念,关于宇宙啊,量子啊什么的,太有难度了吧,根本看不懂听不懂啊,于是你贴了一个标签“难度大”“知识盲点”。
想做却一时半会做不了的事,这个太多了,比如环球旅行,说走就走。或者买别墅豪车,或者当一个首富等等。这种基本是由于前两种难度没整明白,没带着那种“难”的感受去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
所以,邀请你再觉察下那句话:难度本身就是你的感受,一种基于你当下思想维度和认知边界的感觉。而感觉很多时候都是大脑骗我们的幻觉,所以别给自己在做的事情贴标签,更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贴好的标签。
你要做的事,你想做的事,那些本身都不具备难度,之所以你觉得困难是你的思想维度和认知还有需要打开拓展的必要,你需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不停的学习,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