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会表现的特别容易无聊。
无聊分两种,一种宅家型:手机刷屏,微信群口水聊天,手机游戏不停歇,电脑撸阿撸,电视综艺节目和肥皂剧里泡着;一天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打发完了。一种热闹型:一个人在屋里呆时间久了,容易表现出狂躁,急着要出去撒野,找朋友聊天打屁,撸串,去夜店等场所寻欢作乐,一天在纸醉金迷中昏昏沉沉。
无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症,容易暴饮爆食,及长期缺乏运动所带来的心血管病症等。一个人长期处在无聊感中,容易疲乏,头昏脑胀,亚健康。总之,无聊对身心健康很不好。
注意力涣散才导致无聊,《认知心理》和《神经脑科学》给出的解释是:大脑前额皮质层注意力不能集中(控制加工差),人的求知欲望会下降。这方面的人容易敏感,会情绪化的回应那些正能量:“我为什么要跑步,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不可以消极地活?这样我舒服,我愿意。”这些人的口头禅:所做的这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一切为自己的无聊找借口。无聊没有意义,但没有意义对“无聊的人”很有意义,因为,那是他们的舒适区。
如何去改变?
无聊是舒适区,也是习惯,习惯的对立面就是去习惯化。要让“无聊”变成“有聊”,人就应该逃出舒适区,迈出第一步很重要。
不要用打麻将、看肥皂剧、逛街来对抗无聊。也不要用酗酒、打游戏、熬夜等更极端的方法来扭转无聊,这样会适得其反,极度反弹,会把人带到堕落的边缘。
坚持是一件能够改变灵魂的事情。
跑步
改变无聊的状态,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变得有规律,调整好作息时间。在所有自控律行为中,我个人首推跑步,长时间的跑步会让人情绪缓和,人容易放松下来。对身心都能做到一个调节作用,至于跑步的环境,大街上,公园里都可以,时间上,下班后的晚上,或清晨。
冥想
冥想,非常不错的一项运动,非常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冥想对专注于自己的身体,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向内观,倾听自己。对于减压和缓和情绪非常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对于处在工作高压状态下的人,是最好的选择。
读书
说到读书,许多人会立即想到“读书无用论”,一脸的嗤之以鼻。这里不谈读书有用无用的事,只说读书带来的改变。看书是最能让人注意力集中的表现,一天坚持看1个小时以上的书,每年看不同种类的书籍,会给人带来求知欲望。当集中看某类书时,这样还会培养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知识广袤的人,没“脾气”,容易平易近人。
以上所例举的几个习惯,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般人也容易做到。简单地说,一切贵在坚持。
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来,日后所能坚持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坚持”会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最后也成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同理,最初干任何事情都不能长久地坚持下来,日后干其它事情也将都是半途而废,什么也坚持不住,坚持不了。
毛姆说过一句话:“每一把剃刀都有期哲学。”我所理解的是,任何一件那怕微不足道的事情,贵在坚持,贵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毛爷爷也说过:事上无难事,怕只怕认真二字。一个行为重复以后会成为习惯,长久的习惯会影响人格,不同的人格塑造不同的气质,造就不同的命运。
在坚持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