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最近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一位名叫Lucy的年轻女教师为了实践她的梦境:一群孩子在森林中追赶,累了就坐在地上听老师讲故事... …于是毕业后就真的找了一片森林做起了森林孩子王,在树木间给孩子们上课。
梦想照进了现实,视频拍的也美,评论之处,学者感叹欣慰,家长憧憬向往,年轻人们也诉说起自己的森林梦想。当然也有不同声音,有一位这样写道:
然而这种小孩子以后出来找工作完全没有竞争力,当然除非他们是富二代。
“这种”小孩子真的没有竞争力吗?
恐怕是有的。
什么是竞争力?
“理工男很吃香,但他们的工作由左脑主导,容易被机器代替;右脑思维才能决定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李秉谦院士这样说道。
“东方的孩子到西方留学,在大学之前数学一直名列前茅,可到了大学数学能力便急剧退化。而且世界上盛产数学家的国家,不是英国就是德国、法国,鲜有东方国家身影。这是因为东方孩子在死记数学公式和奥数题型时,西方的孩子在读故事、讲童话。通过故事和童话,他们拥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大胆的创造力,右脑在童年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数学家的诞生往往需要大胆的猜想,有了猜想才会有严格的演算验证。这些都是童年培养起的“故事力”赋予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故事力”,开发他的右脑思维,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带孩子走进自然。有发现才会有灵感,有灵感才会有创造。局限在一个狭小空间的孩子是不会有故事素材,更不会有创造力的。”
有发现才会有灵感,有灵感才会有创造。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界提倡更早地在孩子们更小的时候送他走近自然,走进森林。我们也常说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究竟是什么?
森林教育,是以森林为师的教育形式。人,只是作为媒介存在。
是的,即使在森林中的课堂,人也都是媒介,借用自然的力量,引发孩子对当下老师的语言与行动进行更多的思考。
自然中有易于感知的生命体。一棵树的一天,树根树干树叶,光,水,氧气,人眼看不见的生命流动,都能最大程度刺激想象力。
站在森林空地上,闻到泥土的味道?那是有谁住在里面吗,也许是一只土拔鼠,也许只是故事中听妈妈讲过的土拔鼠,但是此刻孩子脑海中它就生活在地下。
同样是踩在脚下,为什么水泥瓷砖地不那么能引发思考呢?人为制造的东西是对孩子而言是“想当然”的事物。去联想,更多的画面是工厂与机器,而非生命体。
机器有生产线路,生命体则无限可能。
在自然中的生命体往往相互关联,延伸想象无穷无尽,土壤到树木,树木到小鸟,小鸟到天空,天空到云雨… …
而成年人想象中如果孩子站在森林里什么都不做一定很无聊。那是的,让现在的成人站在森林中,大概他第一反应是请问有Wi-Fi吗?
孩子的神经是敏锐的,想象力通过无数个脑细胞突触向外链接,阳光斑斑点点,一小块地方就能让皮肤区别出冷热不同状态。风会从哪个方向吹过来,猜不透,风中会带来声音,还会飘着种子。如果就呆在家里吹着从左到右的空调风扇呢,那想象力它会很伤心。
我们的世界中人们买着名叫《挪威森林》的书,看着名叫《重庆森林》的电影,穿着名叫“森女”系列的服装,住在名叫”都市森林“的小区,人类莫名就爱森林,人类天性就向往自然。
社会发展愈先进,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愈能体现主导地位,而它们是不可忽视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然中学习,在森林中思考。森林教育发源于丹麦,在德国全境已有超过1500所森林学校,东南亚国家中在日本与韩国发展最为迅速,而在我们身边,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们送到野外森林绿地中来体验与学习。
我们再来思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
竞争力competitive strength:它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