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各自主划线高校也陆续公布了各自的复试分数线。关于考研的各种咨询也见诸媒体,比如某某高校有些专业的分数线420多分,有高校的第一志愿集体团灭,最高分没有达到国家线,等等。
最近这几年,随着本科录取率的提高,考研人数也水涨船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看着母校分布的复试分数线,对比一下十年前自己的考研经历,不禁佩服现在的学生们的优秀,也感慨他们的竞争之激烈。
我是2013年考研的。出生农村的我,上大学已经耗尽了全家的力气,所以原本没有想过要考研。那时候,想着只要能找一份县城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身边的同学都在如火如荼地复习研究生考试,我也随波逐流跟着复习起来,一方面是随大流,另一方面,也是想着通过考研复习一下相关知识,万一老家县城找工作需要考试也用得上。
有了这个打算,也就得进行名义上的复习了。之所以叫名义上的复习,主要是因为和别人正儿八经的考研复习不同,我的复习只能算是完任务的。
先从难啃的英语开始,2012年9月份开学后,开始背单词,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收拾完去教室背单词,然后上课。吃过晚饭再去教室看一会儿书,九点多回宿舍,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
快到12月份的时候,几个舍友在求学和就业当中选择了就业,我们商量着去新疆办辅导班,考研的事暂时被搁浅了。那时候学校没课,我们每天早期看NBA,吃个午饭,再去教室看书,晚上九点多回宿舍。一晃到了12月底,我才发现自己基本没有完整的做过往年的考研真题,政治的复习也很潦草,好在专业课还有当年课堂上的积累。
考试前,舍友们调侃说考试重在参与,的主要目的是把发的考试文具拿回来,是否考的上另说,就自己的复习态度,确实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在考场上,我还是本着学生对考试最起码的尊重,认真答题。具体的科目考试顺序已经忘了,对政治和英语更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题量很大,特别是政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手腕发酸,会不会的都写满,这是我坚持多年的考试秘籍。
相比之下,专业课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首先是名词解释,好像是5道题目,全是英文,要首先翻译成中文,再做解释。打开试卷,就被第一个名字搞蒙了,一下子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了,只是觉得特别眼熟,为了节省时间,就先答后面的题了。心想后面肯定能想起来。没想到的是,后面的题量特别大,到收试卷的时候还是没有时间写第一道名词解释。到现在仍然清楚得记得那个单词——prevalence,也是出考场后才想起,它翻译过来是患病率。
医学专业只考三门,第二天下午,别的专业的同学还扎在考场奋笔疾书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篮球场挥汗如雨了。
考研就在这样浮皮潦草的心态中结束了,考完,相当于完成了一样任务,与考研相关的一切,像是随着12月的寒风飘向了远方,我没有任何不舍。接下来,等待放假,等待回家,等待过年,一切都顺理成章。
农历正月十六,开学的日子,我在通渭开往兰州的大巴车上收到了舍友的短信,他说考研成绩出来了,问我多少分,我才恍然惊醒:哦,对了,还有这样一件事。
那时候,手机还没现在这么方便,不能查成绩。十一点多回到宿舍的时候,舍友都已经在玩电脑,我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让舍友帮忙查成绩。大概因为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我并没抱什么希望。结果反而让我意外,比预期高了40多分。英语59分、政治68分,专业课199分,总分326分。那一年,兰大的复试分数线好像是290分,我顺利进入复试。
从公布成绩到复试来临,那时很长的一段时间,至少于我而言,我一边为自己进入复试赶到庆幸,一边又纠结于如何抉择,在我所有的咨询得到一致的答复时,我终于决定了:我要准备复试,走一条不在预想中的路。
复试,先是笔试,内容是报考方向的专业知识。然后是英语复试,三个人一组,三位面试官。进去以后,依次做自我介绍,说是自我介绍,其实就是把自己提前写好的背一遍,面试官阅人无数,你说两句人家就了解了你的口语水平,继而打断开始提问。我比较幸运,简介背了我写的第一段,考官的问题是我写的第二段,我刚好顺溜往下背,大概意思就是说为啥选择公卫而不是临床。
一组三人提问结束以后,每人会拿到一份打印好的发表的专业文献,给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口译成中文。我拿到的文章是吸烟与肺癌相关的文献,第一段前面打了个对号,想着是前面的人看过的,所以自作主张赶紧看第二段,第二段句式和词汇都比较简单,所以比较顺利,只在一个专业词汇不认识,如实告诉考官,老师很幽默,说他也不认识。
最后就是集体考试题目,给个命题让大家出去讨论5分钟,回来汇报。三个人的对话,彼此听不懂,每个人都是各抒己见。
第二天是综合面试,20几位导师坐在一间会议室里,从门口望去,乌泱泱一片。仍然是三个人一组,依次做自我介绍,都是简短的个人信息。之后就是对你感兴趣或者专业相关的导师提问,问题很宽泛,有大的环境问题、政策问题等等,那时候,很庆幸自己平时关注的范围比较广,还能有得聊。
所有环节结束后是第三天了,早上就公布了成绩,面试成绩还算理想,位列第三,加上初试成绩还算比较高,所以一路下来颇为顺利,就这样,误打误撞地上了研究生。
大概是因为人到中年,记忆力日渐衰退,但对于求学路上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生活给我以考验,我以笑脸报生活,人生大概和考研一样,你所有的底气,都见于长年累月的积累和经验吧。
现在时不时的回想起来,还是有很深的感触。感慨自己运气好,无心插柳柳成荫,但也是自己积累的结果,比如当时上专业课的时候,就说是以后吃饭的家伙,认真复习了,考研的时候没怎么复习,还是能答上一些。平时关注一些时政方面的知识,在更宽泛的面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日积月累胜过临时抱佛脚。
记完了自己考研的流水账,也祝愿今年考研的学子们都能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