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太阳升高了,耀眼而不光芒的阳光下,有些冷冷的风洋洋洒洒的。
兄弟两驱车达直达法岫山山脚下,徒步登临半山峰的清峰寺,山里的初冬在中午没有寒冷的感觉,似乎还有微微暖意。
放眼望上,山腰清峰寺蔚为壮观 ,玉宇琼楼 ,山上重峦叠嶂 ,山下湖光山色。
清峰寺,来过好几回了,每一回的到来只是钟情于大颠和尚创寺时开掘的古井,此古井无论夏冬春秋或大旱涝之年,从不干涸,井水清澈如镜,入口醇甘。
井边,不论你啥时到来,总有一些钟情于古井之水的同道中人在打水,带回家作为泡茶之用。
据资料介绍:清峰寺位于广东省汕尾陆丰市漳西镇北面法岫山麓红面城山中。原名“灯光寺”,当地人习惯叫“城仔庵”。清峰寺座落于海拨800米的山腰,后枕山岳,面朝低谷,云雨交织,气势磅礴. 清峰山的前面是水库和法留山。有“法留停云”,为陆丰八景之一。
清峰寺为佛教禅宗南派九祖大颠和尚创建於唐贞元初年(约786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大颠(731一824年),俗姓陈,名宝通,颖川人,早年拜师惠照禅师,再从师於石头希迁禅师,入罗浮瀑布岩习大无畏法,後游南狱途经法岫山麓,遂在此建石室习禅,开演佛法。相传大颠和尚建寺後,是夜远处望见山地有灯火,故而又名“灯光寺”。数年後,大颠离寺东游,路经惠来县境内的溪西虎头岩,搭草舍居之。唐贞元七年(791年)往游潮阳县和平镇幽岭,在此建灵山寺。法岫山也因大颠和尚传法之缘故,後人呼为“法留山”,并流传至今。清峰寺在兴盛时期僧徒百馀人唐、宋、明、清以来衣钵代代相传。历任住待有大头、清隐、淑引、致忠和秋曾等。
清峰寺历代几次修复改建。据潭西林氏族谱记载,宋末林雷焕由闽入粤重建此寺;明英宗二年(1473年),林雷焕後裔清隐发动海陆丰民众重修;清朝秋曾和尚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漳西林棘黎等人又重建。
清峰寺年代久远,古物失散严重,有诗云:“名僧当日旧居游,欲觅大颠遗址处。僧去长存此法留,落花流水两悠悠。”现仅存唐、宋、明和清等历代古陶瓷碎块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门斗六副,石香炉一只,石狮一对,木制佛像两尊,古井一口。此外,有石室两穴,古木棉树一株,千年油柑树三株等。
【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