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大力气起了个早,可能是每晚写东西刹不住车的关系,总是要拖到晚上12点半才写完,于是,尽管我每天都尝试早上6点钟起来,但我仍然没有建好生物钟,每天早起对我来说依旧是挑战自我的大事件。
然而,成功起床的我很迷茫,起这么早干点什么呢?
决定做什么本不是难事,可以完成没完成的作业,可以读些故事以外的书,可以听会儿CNN背会儿单词,前一天晚上决定好,第二天一早直接执行,有什么难的。
而我这样一个把读文献当成喝中药的孩子,自然要在晨光熹微时静心地读读文献,看看专业课,奋斗一个多小时,这基本决定我每天读文献的量,因为其他时间我基本是读不下去的。
重点就在于,人家读文献,靠脑力,我读文献靠毅力。而我一早花费了百分之七十的毅力起床,已经没什么心力坚持好好读文献了。
心力这个词是我在每日必读的公众号改变自己中看到的。编辑说,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不是智商和情商,大多数时候,心力才是区分人的标准。我想了想,深以为然。
如果我因为早起、读文献、好好听讲不玩手机而耗费尽我的全部心力,即便没做什么体力运动也觉得疲惫。但有相当一部分比我心力旺盛的人,能够做到我所做到的这些,并且能够专注地做完四个英文阅读翻译一篇CNN新闻,还能慢跑五公里读书一小时写作2000字,他每天的成长速度将是我的两倍。一年下来,差的不只是一点而已。
之前读过些文章,说所谓自制力不过是大脑中的一条肌肉,用得多了自然会累。所以,科学地自控应该是张驰有度的,恰当的计划应该是忙闲相宜。我并不怀疑它的科学性,可我的实践结果并不好。
昨天早上,我费了很大的力气起床,之后研究一个统计软件。我对于软件没什么热爱,曾经学剪辑视频学了一个晚上,可见我的天分有多可怜。最近想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是“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能找到结果的问题,绝对不问人。”可想而知,我打开百度和Google,尝试上面写的一个又一个攻略和回答,居然就这么一边查一边试了两个多小时。(我把这事儿记作当天最有成就的事)最感人的是,我还是没有搞明白。当胃因为饿疼得一抽一抽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以后的一天之内,我再没有做什么耗费心力的事儿,好像整个人都特别失控,别说看综艺睡觉刷网页,就连微博,我都玩了一个小时,这对我来说并不常见。我特别希望以此来好好休息,最后能再做点别的不爱做的事儿,可我总是有种没有歇过来的感觉。
如此看见了我和“别人”的差距。
如果自制力真的是一块肌肉的话,它应该也是可以锻炼的一部分,与其走走歇歇讲究所谓科学,不如简单粗暴一些,每天设定一段时间内做些特别耗心力的事情,是自己很不喜欢又很难的那种,做久一点,时间一过立刻停下,该干嘛干嘛,长此以往,那块“肌肉”会不会壮一点?
这种方法的来源是改变自己的另一篇文章,讲述一个资深健身者总结出的一个健身房现象——身材好的锻炼者往往是那些每周锻炼几天,每次都有序地做几组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且中间几乎不休息的人,而不是每天都来,每次练很久,练一会儿歇一会儿的锻炼者。细想来,我之前不就是那种每次练很久,又总是中断锻炼去休息的“锻炼者”吗?感觉自己勤奋得感动自己和身边人,可效果永远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好,还因为长久看不到效果而多半放弃。
不喜欢自己继续做这样的人。
想投入的时候心无旁骛,想轻松的时候什么都不顾,这样的极端,我还是很喜欢的。
对于怎么放松,我还有一个经验。
有一个不很难论文写了半个月,一方面相关资料少的吓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自己写过标准的论文,这次无处可抄,只得自己写。晚上8点钟完成的时候,整个人放松得不行,突然发觉,什么运动放松呀,转换思路呀,看看综艺呀,都没有完成任务更让人身心舒畅。再怎么休息都没法忘了自己还有工作,就像把作业留在开学前两天完成的小学生,整个假期都在提心吊胆。完成才是最好的休息。
这是我设想出来的方法论,正准备尝试,但不一定适用别人,毕竟,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最好的方法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