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说白了就是无须意志努力,已经自动化、固定化,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的行事方式。习惯好终身受益,习惯差一生受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然而,有什么活动就有什么习惯。就学习而言,有预习活动就有预习习惯,有听课活动就有听课习惯,有复习活动就有复习习惯,有写字活动就有写字习惯, 如此等等。具体的学习活动无穷多,相应的学习习惯也无穷多。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领域(如课内与课外)有不同学习习惯。于是,一说起培养学习习惯,大家都说好,一旦着手培养,又无从下手。“基础性的学习习惯”,则是一组具有统摄性、普适性、迁移性的学习习惯,能产生“一引其纲, 万目皆张” 的效应,可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个简明的参照,应给予充分关注。那么,基础性的学习习惯究竟包括哪些呢?
一、计划执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数“学困生” 并非智力低下,而是缺乏计划性,不懂得或不善于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制订计划,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学习处于随意、盲目、低效的状态。调查表明:不会规划学习时间,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计划是自我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克服拖延毛病的利器, 哪怕是粗略的计划也比没有计划好。制订计划,要本着量力而行、要事优先、 “近细远粗”的原则,大致涵盖目标、内容、时间、方式四方面。计划制订了就要严格执行,执行过程需要监控调节,事后还要检查反馈,以便改进和提高。人生最可怕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学习必须有“好事快做” 的意识。订计划也是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总要从不合理到合理、从不可行到可行的经验积累过程。有很多学生,恰恰是因计划一时落不到实处,就不再订计划了。业余时间的利用更要计划。例如,在周末里,该用多少时间复习、作业、预习、阅读、运动、游戏,都做出清楚的划分,然后按计划行事,学习面貌必定焕然一新。
二、守时惜时
部分学生对于迟到早退、拖欠作业习以为常,说是玩一小时,结果玩了大半天,根本没有守时概念。守时,不仅要遵守与外部的约定,更要遵守对自己的承诺!例如,说在6:O0起床,就要在6:00起床!说19:00开始做功课,就要在19:00做功课!只能提前不能推后,没有任何借口。只有守时才能保证计划的执行,要养成限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如在规定的时间里锻炼身体、复习功课、完成作业、自主阅读、查阅资料,在规定的时间睡觉起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此外,只有惜时才有紧迫感和效率感。要学会对时间精打细算,就要把计时单位从小时变为分钟,甚至以秒计。记忆是绝对必要的,一定要养成限时记忆的习惯。例如,要求自己在10分钟内初步记住这首诗。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如何妥善用好业余时间,考验着学习者的智慧与毅力。
三、整洁有序
知识无序、思维混乱、行为随意、桌面杂乱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往往为了找一本书、一件文具、一份资料而花大量时间,学习效率极低。企业界盛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有的企业因此节省的成本、开支高达30%。道理很简单:如果工厂车间肮脏无序,取个零件,要找老半天,哪有效率可言。外部环境的混乱往往表明内部过程的无序。整洁有序的学生,资料分门别类,工具摆放有序,做事主次分明,环境整洁卫生,头脑清醒冷静;东西从哪里拿出来,就放回哪里去;学习善始善终,知识有条不紊;能把所学知识建构成简明的框架——思维导图,知道特定知识在该框架中的位置,能随时随地提取它。混乱无序引发的通病是死记硬背,基础薄弱,在知识上概念不清、关系不明、记忆不准等;在能力上思维不畅、方法不当、表达不清等。知识环环相扣如同自行车的链条,缺一个环节就要掉链。学生越早养成在课余时间补缺补漏、理清脉络的习惯,其学习将越主动。
四、反思整理
许多学生拼命做题却不知为何做题,如同拼命赶路却不知为何出发一样,就是因为不懂得反思。反思,说白了就是从成功中积累经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谁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把错误变成资源。每次练习或考试出错,都要弄清楚:是根本不会? 还是会而不对? 或者对而不全?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有位教授问一个学生:“你上午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做实验。”教授再问:“下午做什么?”学生答:“做实验。”晚上,教授看到学生还在做实验,就对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你都在做实验,哪有时间思考和总结呢?” 此话一语中的。学习遇到困难很正常,在沮丧之余一定要反思:是否基础出了问题? 方法出了问题? 思路出了问题?或是信心出了问题? 还要善于作阶段性的整理,按照自己的理解, 整理出层次分明、要点突出的知识体系(关系图),同时提炼出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此外,整理错题集、收集典型题,是很多优秀学生公认的好习惯。要养成概括、提炼、归纳、比较、归类的习惯,既整理知识,也整理心情。
五、转换调节
要善于恰当转换,避免钻牛角尖。转换是多方面的,有思维的转换、目标的转换、状态的转换、情绪的转换等;有路径的转换、活动的转换、策略的转换、意义的转换等;有图文的转换、数形的转换、动静的转换、利弊的转换等。例如,把写作业当做练书法,就是意义转换。有的学生白天上课打瞌睡,晚上该睡觉时来精神,为什么?他没有顺利实现状态转换,未能做到该睡的时候睡得深沉,该醒的时候醒得充分。转换的方式很多,有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弊为利等,化苦为乐,才能使学习可持续。自我调节非常重要,如果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生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晚上又能在一觉睡到天亮,中午休憩片刻,能保持饱满的精神。因为,最佳的学习状态就是动静分明、张弛有度! “一阴一阳谓之道”。不懂得息就不懂得学习。学习有如踩油门,休闲有如踩刹车,只有把油门与刹车配合默契,才能驾驭自如。调节也是主动转换。例如,当发现自己学习常常纠缠于细枝末节时,就要立即跳出陷阱。力求主次分明,要事优先;大处着眼,小处着眼。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知识的脉络,再着手解决具体问题。
六、自主前置
平庸者有两大特点:一,态度消极,二,行为被动。相当数量的学生一直表现得很“乖”:上课不转睛、笔记详细工整,但效果欠佳。为什么? 因为态度消极、行为被动,学习被他人所主导。而消极与被动,又必然导致拖拉与刻板。如把“后置学习”定义为将学习任务放到最后完成。那么,“他主” 与“后置”是学困生的标记。与“后置学习” 相对应的是“前置学习”,就是赶前不赶后的学习。而“学优生”的学习则多是积极和主动为前提,以“自主” 与“前置” 为特点,有强烈的“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意识。故要养成提前把该做的事做掉的习惯,变“先玩后学”为“先学后玩”,牢牢控制学习的自主权。无论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与阅读各方面,都要自觉主动。马云当年为读重点高中考了3年没考上;大学也考了3次,数学成绩分别为1分、19分、89分(百分制);25人到肯德基应聘,唯一落聘的是他,5个人报名当警察, 唯一落选的还是他,但他始终保持;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终于走到今天。
七、勤奋专注
现在不少学生总是一会儿玩游戏、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看电视,静不下心来学习,他们习惯逃避学习,整天沉迷于网游、聊天、娱乐之中。勤奋是学习的根基,就连爱因斯坦都认定“我的天份只是刻苦罢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故要勤于思考、勤于积累、勤于观察、勤于阅读、勤于动笔、勤于记忆、勤于计划、勤于调节,不能投机取巧。专注,在浮躁年代尤为宝贵。
专注,就是能集中精力把主业做得精致到位。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就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专注,就是该动的时候能够做到全力以赴,该静的时候能够做到全神贯注。专注,就是做事特别用心,用心观察,用心阅读,用心思考,用心表达,用心锻炼,用心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专注,还意味着认真严谨。“魔鬼存在于细节” 这句话,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他在自己所设计的剧院竣工后,都要亲临现场调试,连一把椅子都不放过。
八、改进创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有抱负的学生追求卓越,而卓越往往是在“改进后坚守,坚守后改进” 的往复中确立的。当学习进入“高原状态”,就要考虑是否在动机、策略、方法、基础、情绪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在改进之后就要把好习惯守住,不让它滑坡;好习惯守住后,还要谋求新的改进。优质的学习,并非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创生的过程。要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勇于创生富有个性的新方法、新见解、新灵感和新思想。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自主阅读,是创生新思想的好办法。自主阅读不以课本、教辅材料为主,而以有思想有内涵的好书为主,每天坚持读几十分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对话,其中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染、视野拓展都远非课堂教学能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鼓励学生养成动笔积累的习惯,及时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必成大器。
九、寻根究底
发现保险丝断了,换上一根粗的又断了,那就干脆换上一根粗铜丝,结果酿成了火灾。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透过保险丝熔断的现象,追根溯源到短路的原因。学习亦如此!遇到问题,要寻找这背后的根源。不少学生养成了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的坏习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当然越学越困难。“万变不离其宗”,寻根究底就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原因或规律,直至弄个水落石出。就解题而言,抓住了关键内核, 问题便迎刃而解:盲目解题,总是得不偿失。要敢于怀疑,不人云亦云,多问几个为什么,头脑便会豁然开朗。要善于独立思考,真正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部分,便会触类旁通,甚至一通百通。当自己想不通时,要虚心请教他人(包括书本),直到弄懂。如果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学得再多,也还是糊里糊涂,终将一事无成。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寻根究底既能悟透本质,又能有所发现,是值得关注的好习惯。但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处理好“寻根究底”与“不求甚解”的关系,需要高超的智慧,切不可将追根溯源变成死钻牛角尖。
十、持之以恒
许多学生都想学好,但往往是虎头蛇尾。读一本书,至一半就放弃了;想练听力,听3天就放弃了;想学游泳,游一周就放弃了。学习少不了恒心与毅力, 正如法布尔所说的那样:“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 最重要的是在于没有觉悟和恒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能力往往是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起来的。习惯成自然,坚持最重要。福州有个俗语:“学好3年半,学坏3天半。”守住好习惯要坚持,克服坏习惯更要坚持。毛主席早就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要想做到“赢得起, 也输得起”,贵在坚持!能自觉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忍人所不能忍, 耐人所不能耐,必成人所
许多学生都想学好,但往往是虎头蛇尾。读一本书,至一半就放弃了;想练听力,听3天就放弃了;想学游泳,游一周就放弃了。学习少不了恒心与毅力, 正如法布尔所说的那样:“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 最重要的是在于没有觉悟和恒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能力往往是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起来的。习惯成自然,坚持最重要。福州有个俗语:“学好3年半,学坏3天半。”守住好习惯要坚持,克服坏习惯更要坚持。毛主席早就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要想做到“赢得起, 也输得起”,贵在坚持!能自觉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忍人所不能忍, 耐人所不能耐,必成人所不能成。当然,顽强并非顽固,心理学上有个“21天法则”,即经过21天重复强化,可形成一个新的习惯,还要用9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变成稳定的习惯。所以,坚忍不拔是优质学习所必需的品质。
学习好习惯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衡量学习习惯优劣的标准是:在完成相同学习量的前提下,学习者的行为是否变得敏捷、精确而协调? 学习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是否明显减少?学习者的智力活动是否变得活跃? 学习者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是否更加充分?基础性的学习习惯,是具有统摄性、迁移性、普适性的学习习惯,对上述问题都能做出肯定性的回答。它集中体现在自我管理方面——资源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心态的管理、毅力的管理、方法的管理等方面,能使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中学阶段,从基础性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负责的精神,进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服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摘自《福建教育》作者翁乾明,题目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