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乡愁这两个字只是在很小的时候读席慕容的诗的时候。仅仅是认识了两个字。并不能深刻理解体会藏在这两个字背后的感情。其实每个字都有感情,只不过当人们没有切身体会,就仅仅是认识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乡愁两个字也慢慢地侵入,刻在骨头上慢慢加深痕迹。
一个人在外,城市的繁华更加衬托了自己的孤独,很多人都已经习惯。可是如若可以,有谁愿意独自坚强。在外的游子,纵使外表再坚强,内心也无比脆弱。偶尔不小心感冒了,头痛鼻塞,浑身难受却依旧坚持上班,此刻千万别提起爸妈,不然一准痛哭流涕。即使当场不发作,下班后回到自己的窝也得苦它个昏天暗地。第二天红肿着眼一个人去医院排队挂号,缴费,就诊。回去以后又是一番感叹,强撑着泪水,心里想明天就买火车票回家。等到冷静下来的时候,那时的决心又已作罢。自己劝自己,坚持吧。年迈的父母还要靠自己呢。于是咬咬牙,日子就顺理成章地过了下去。
好容易碰到个法定节假日,遇到个好心的老板,不差这两天施舍你这几天。遇到个不近人情的,歇班,放假,你趁早歇菜吧。这种情况下有个补贴政策心理还有点安慰,什么都没有,只能怪命苦了。倘若幸运蹭到点假,屁颠屁颠地花上大把时间网上订票,于是又开始纠结,火车站又没在家门口,下车倒车又是大把时间搭进去了。可怜只有几天的假,起码要花两天在来回的路上,不甘心啊。豁出去了,只好买晚上的票。在家的日子一晃而过,踏上征程,看着熟悉的风景逐渐退出视线,眼泪又禁不住嗒嗒地往外掉。
北方人爱吃饺子,孩子回家父母定要包一顿饺子吃。出门在外,许久吃不到,心里的馋虫蠢蠢欲动。罢了罢了,出去撮一顿饺子也成了思乡的凭证。韭菜鸡蛋馅是每次的必选,只是每次怀着希望去,总是失望而归,此刻味道成了最大的乡愁。没有人按照你的习惯来调制陷的味道,也找不到那个最佳契合点。
日子慢慢久了,春夏秋冬。后来的日子回家的时候渐渐少了,每次回去的时候都几乎是一脸陌生地踏入这片曾经热衷的土地。要不是耳边乡里乡亲热情的问候。恐怕都不敢承认这是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地吧。回到家吃着原来无比怀念的饺子,熟悉的味道忽然令自己潸然泪下。因为自己原来已经不习惯了这个熟悉的味道。
逐渐淡忘的乡愁忽然让我恐慌起来,我在想这些年漂泊在外,除无半点成就外,都已经忘了骨子里的家乡。一味地追求,却不知道停下来看看。
看着村子里那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还和以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守护着这片土地。以前拼尽力气想要逃离的我,忽然有种想要融入他们的念头。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热络聊天,未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十几年前那首常回家看看家喻户晓,几乎唱出了所有父母的一种深切的愿望。如今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恨不得再次掀起常回家看看的浪潮。只是很多离家的人们都已经忘记了乡愁的滋味。取而代之的是能够换来大把钞票的工作。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凌晨不散场的酒场歌厅。机械的生活使原本就不舒心的人们变得更加没有人情味。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乡愁,无非是堵物思乡其中的物。倘若我们多些乡愁,人们的幸福度可能会提高好几个百分点。多些乡愁,可能世界的人情味会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