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讲座中,肖培东老师介绍了他备课的九条建议,也可以说是“备课指南”。对一线教师如何备好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受到了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老师的普遍好评,甚至称之为“肖九条”而流传开来。贾龙弟老师在文章中,分析了基于“肖九条”的备课策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肖老师把“教师”作为最核心的备课力量来认识。的确,教师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个人的能力素养的修炼过程。
肖老师的“肖九条”,其实就是拿到一篇文章要做的九个方面的功课: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是写什么的文章?作者怎样写出来的文章?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其实这九条,就是我们拿到一篇文章进行备课需要考虑的九个方面,也是备课的一般程序。
贾龙弟老师对肖培东老师的九条建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指出这九条其实是从“文本”“教师”“教材”“学生”四个方面来指导老师进行备课的,其中最核心的应是“教师”。
一、研读文本靠教师
肖培东老师课文的研读是深入的,读《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一书,你会发现所有的课例中,“读”的设计最有特色,肖老师的课堂是“读”的课堂。
肖老师的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素读,就是不参照任何的参考资料,一个人反复地读,仔细地读,直到理解他自己时文本中提出了那五个问题;二是资料助读,借助于教学参考书、背景资料、评论家权威学者对文本的解读评论等,节选的文字要读原著,等等等等。他不拒绝资,但也不盲目照搬资料。由此我想到余映潮老师老师提倡的文本至少读八遍,每一遍选择一个不同的角度,从而深入地研读文本,这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
二、了解学情靠教师
教师的教学要时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心里想什么?学习有什么困难?教师应该有“童心和学子心”。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讲的“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了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遇到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有时候讲一点自己读文章的“诀窍”,比如怎样把握一篇的关键段,一段的关键句,一句的关键词等等;自己爱朗读,有些文章读起来声情并茂,就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深情之美。”肖老师在备课中把自己当成了学生,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要修炼的换位思考的素养。
三、把握教材靠教师
部编版教材有其独特的特征,教材体系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做了明晰的规定和提示。王荣生教授常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部编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提示中都明确了单元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提示了主要的阅读方法。
肖老师的教学,在部编版教材使用以后,我们更多的看到了肖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是基于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基于单元教学的特点,基于不同课型课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充分理解把握教材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教材。他充分地用好助读系统、单元目标、参考教学建议等等资源,这些也需要教师对教材教学体系熟悉和研究的功夫。
四、灵活创新靠教师
语文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编者意图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在肖老师的课堂上,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单元有不同的上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上法;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各有教学奇妙;同一种课型也有基于学情的不一样的教学处理。
所有的教学创新,都是围绕着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而进行语言文字的言语实践创新活动。这些靠的都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历练和积累。
唯有修炼自己,才能拥有最核心的力量。“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只花15分钟。”肖老师也常说,“我备这节课花了5分钟。”其实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备课是老师一生的修炼,而上课的准备,也许只要几分钟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