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回开封看望先生。先生说,既然回开封,需得买些具有开封特色的年货才是。
开封古称大梁,也称汴京或汴梁,中国六大古都之一。要说开封特产,当属汴绣及朱仙镇的木板年画。
对于朱仙镇,今人已相当陌生,但翻开中国历史,却是声名显赫,明清时期,朱仙镇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
朱仙这名字,颇有些来头,可以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都城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市井之中有个杀猪宰羊的屠夫朱亥,据说为人勇猛,力大无比。
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喜欢豢养门客。门客,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每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门客。门客是被达官贵人供养在家中的一类人,有真才实学的,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也有徒有虚名混吃混喝的。门客没有固定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一旦主人需要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屠夫出身的朱亥力气大,可能也有些拳脚武功,于是经人介绍,到了信陵君家中做了门客。后来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信陵君将朱仙镇赐封给他作为他的食邑和封地,朱仙镇因此而得名。
如今的朱仙镇早已没落,一条年画街冷冷清清。
先生说,今日带你去见个人罢。
先生自大学教授退休,赋闲在家,穿衣打扮不讲究,一身老棉袄,一双棉布鞋。那天要出门拜客,先生从床下找出一双皮鞋来,又换上呢绒大衣,仔细刷扫整理。我心中暗想,今日要见之人必定不寻常。
出小区,过鼓楼,拐进书店街。开封鼓楼早已名存实亡,1948年毁于战火,如今矗立的鼓楼是2013年新近重建的。书店街是河南大学南门的一条街道,网络未生时代,这里熙熙攘攘都是买书与卖书之人,我书柜中很多藏书,便是从那时此地开始积攒。如今书店街也已没落,店铺改做酒店或工艺品店,只有零星几家书店勉强维持,早已盛景不再。
不知何时,书店街开设一家擦鞋店。先生望见招牌,停下看看脚下皮鞋,顿了顿神,便走了进去。
我知先生师娘素来勤俭,虽然每月教授退休金五六千人民币,但平日里买个三五毛钱蔬菜也要与商贩讨价还价,今日竟然奢侈,要花钱去擦皮鞋。
不敢多言,陪着先生进了鞋店。先生坐下,一个本地口音女子迎上来,也不多话,坐下细细擦鞋。说先生这皮鞋皮子甚好,纯正的美国进口货,价钱想来不菲,但是缺乏养护,好端端的皮鞋糟蹋了。先生笑笑,也不多话。
擦完皮鞋,先生说,去外面招辆出租车吧,路途有些远。于是出门,招来出租车,先生师娘坐在后排,我坐在前排。司机问询去哪里,先生说声老北城,便出发了。
车行大约十分钟,出了闹市区,老北城一如二十多年前的破旧拥挤,尖顶房屋上的脊兽被风化,模糊了狰狞面目,房檐上枯草丛生,显出破败景象。
按照先生指点进了小巷,行至巷口,先生便叫停车,说巷深路窄不便掉头,我们步行进去。
顺着小巷进深处,走到一个高大深阔的庭院门前,先生说上去叫门。铁质大门高约三五米,装有铜环,便叩了门环。不一会,听得里面一个年轻清脆的女生招呼谁呀,我报上先生名讳。听得里面女生欢叫一声,原来是王先生来了。随着欢叫,厚重铁门吱呀打开,一个带着笑意的清秀面庞迎出来,向先生微微鞠躬,就赶紧上前挽着师娘胳膊向里迎让。
进院落,还不及细看,那姑娘扬声叫道,王先生来了。话音刚落,一楼一间房屋棉布门帘一挑,走出一位满面红光的老太太,也是一脸堆笑迎上来,那姑娘松开师娘,老太太上前拉住师娘的手,说声,我道是什么喜事,今儿晨起便听到院里树梢喜鹊喳喳叫,原来是有贵客临门哟。(第一章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