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从小到大的场景,是否常常听到长辈或是师友感叹,“那孩子啊,说不得,一批评就跟我发脾气,要么就是流眼泪,自尊心强的很啊。”
这个孩子,或许是你,或许是我,或许是一个个被淹没声音的他或她。
渐渐的,我们把面对纠正或批评而出现的敏感反应与高自尊挂上了钩,而事实上,这样真的代表了尊严感很强烈吗?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的积极态度,一个人若能够从自己做的事情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那他便拥有了自尊。如果非要将其量化,可以参照现代心理学创始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自尊经典公式”,即:
自尊=成功/抱负
简单而言,一个人若想提高自尊,要么努力开拓,提升成功率;要么放低期待,从简单基本做起。
而一个真正自尊心较强的人,意志应该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不会为了他人的评判、阻挠或是冷言冷语而大受打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外界的评判不会动摇他对自身的评价。相反,一说就玻璃心碎了满地的人恰恰是低自尊的表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令人心碎的社会新闻,武汉的一位初中生因在教室玩扑克,被母亲扇耳光并当着同学的面严厉地责骂,站在楼道上的他静默了许久,突然,他双手撑着栏杆,一跃而起,毫不犹豫地从五楼纵身跳下,最终宣告不治身亡。
孩子默默站着的那段时间内,他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心理煎熬,羞愧、难堪、委屈、痛苦,最终全部化为绝望,化为不顾一切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也要让父母一辈子后悔的纵身一跃。
如果把这一切都轻描淡写地归为“这孩子自尊心太强了”或是“他怎么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差呢“,那么,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年人。
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总是会遭遇各种挫折,只有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提升他们的自尊感才足以抵抗得住每次风浪。拥有一个健康坚韧的人格比一纸耀眼的成绩单更加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尊感呢?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改善。
01
打造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我们与孩子建立了一种健康温暖的相处模式,也就是处于最佳依恋状态——安全型依恋模式,孩子们通常内心平和,无忧无惧,抗压性更强。
在这里我想要额外强调父亲的角色,《巨人的工具》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父亲于孩子的重大意义:
"成功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孩子是否记得你是最好的父亲。所谓最好的父亲不是能满足孩子所有物质要求的父亲,而是要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在某一天向你敞开心扉,是否能在任何他们需要你的时刻给你打电话,以及你是否是他们第一个寻求建议的人。”
父母是一种先赋角色,自有孩子的那一天起,我们便拥有着足以改变一个生命的能力,我们更应当珍惜并发挥好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做他们的港湾,让他们可以在此放下心防,畅所欲言,重整旗鼓,再度起航。
02
适时给予赞美和鼓励
我们这一辈,从小时候成长到现在,是多么渴望来自身边人的理解与赞美,可我们的老师和长辈都在精神激励上无比吝啬。在你考到了一百分之后恨不得立马说:
“不要骄傲,再接再厉”。
生怕你会因此而自得自满,事实上我们连真情实意地为自己感到愉悦和荣耀都还没来得及,立马陷入惴惴的心情:
“ 我笑得是不是太明显了?”
“我是不是骄傲了?”
上一代赞赏太少,这一辈赞赏太满。凡事过犹而不及。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能听到许多赞美之词,自信满满,但很多时候经观察却发现,孩子们在赞赏中“迷失”了。
“宝宝你真棒!”
“我的宝,你永远都是第一名!"
"你可太聪明了!"
口号式的赞赏每天都萦绕在孩子耳边,而这些真的能够激励鼓舞到孩子吗?这就必须要谈一谈赞美的技巧了。
面对孩子,我们更提倡使用描述性赞赏,而不是评价式赞赏。小小的赞美也暗藏着三步骤:
1、描述你所看到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
当孩子成功挑战自己,走过了一段之前从来不敢走的平衡木,在你那句“你好棒噢”快要脱口而出时不妨试着这样说:
"哇,我刚刚看到你鼓起勇气走了过去呢,
妈妈为你骄傲,
你这样做真是太勇敢了!“
孩子达成一项小小成就,这时候更应该帮他梳理这种心理状态,适时给与正确鼓励,这样下次困难来临时才能激发他的自我效能感,敢于挑战,不畏失败。身为老师或父母,我们有义务去正确赞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03
做自己擅长的事
天生手指短胖、音阶跨不全却迫于班上孩子都学钢琴了,被送去钢琴辅导班,天天坐两个钟头,孩子屁股都坐扁了,苦练技法却迟迟达不到效果。被老师嫌,被父母念,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就很笨啊?
不是金刚钻何必要揽瓷器活,父母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做不擅长的事呢?孩子手指短但是手臂力量强,打网球很有爆发力,何不让孩子多进行锻炼,参与一些网球比赛是不是更容易获得尊严与满足呢?
要”全面发展“而非做一个”全能之人“,身为父母更应该对孩子多多观察,早日发现他的长处与短板,让他从擅长的所知所行中获得快乐,友好地"藏拙"与规避弱项,自尊感便自然而然地上升了。
04
理性对比
逃离练琴的痛苦,终于可以好好练习自己热爱的网球了,但爸爸妈妈一上来就立隔壁那栋楼打了大满贯的网球冠军哥哥为榜样,旧的痛苦结束了,新的痛苦又降临了。
童年噩梦之一或许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吧。考60分的自家孩子非要和考100分的别人家孩子一起比较,这种赤裸裸的降维打击无疑是对自尊的毁灭性伤害。
但要是父母及时疏导,鼓励孩子建立适宜的比照对象,比如和考70分的同等级比较;或是定一个小目标,与过去的自己比较,未来两个月能再多考10分,这样的理性对比很好地保护了孩子脆弱的心理又具备主观能动性,孩子更容易进步。
为孩子建立正确的坐标系,每一次进步都是用心画下的点,长此以往,你会看到一条努力爬升的顽强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