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写下一个又一个的短篇故事,汇编成《夜莺与玫瑰》。或许这类短篇故事书籍的美妙,就在于讲述故事,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找寻真理,自己去为每个故事下结论。
A
“爱果然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比翡翠还珍重,比玛瑙更宝贵。珍珠、宝石买不到它,黄金买不到它,因为它不是在市场上出售的,也不是商人贩卖的东西.
青年为一朵红玫瑰哭泣,因为他只有为爱人奉上一朵红玫瑰,他的爱人才与他跳舞。然而青年的花园里却不曾有一朵红玫瑰。了解青年烦恼、歌唱并崇尚爱情的夜莺,为青年找寻了一朵红玫瑰,然而这一朵红玫瑰却是用夜莺的生命换来:月色下整夜用歌声催促它的绽放;将尖刺插入自己的胸口,用心头血浸染玫瑰……最终红玫瑰生成,夜莺却躺在乱草丛中死去。。”
次日,青年将玫瑰送至爱人眼前,爱人却皱着眉头回道:“这花儿配不上我的衣服,而且大臣的侄子送我许多珠宝首饰,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草要贵重得多。”失望顿时占据了青年的整个心神,怒极了的青年将红玫瑰掷在街心,一个车轮无情的碾压了这朵红玫瑰。
这就是爱情的真相吗?难道每一份爱都敌不过象征着物质的珠宝吗?
不对,或许只是我们没有想清楚我们的爱情。
B
爱情的真相,实际上取决于这份感情的目的——想要到达的终点。
如果说这份感情的目的在于步入婚姻殿堂,携手相伴,那么没有面包的爱情,真相总是残忍。就像青年的爱人,不是他们的爱情经不起考验,而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目的已不再相同。
我们总是无限的怀念和感慨校园生活里的爱情,说着那时的爱情不似现今的利益化。因为我们那时的爱情——少男少女心里纯真的爱情,目的仅仅止于谈恋爱,而不是婚姻啊。当我们对爱情的期望变为婚礼的殿堂时,没有面包的爱情,早已不再适合。我们那时的情感早已是成年男女心里的爱情,掺杂着两个家庭,考虑着两方的未来。
我的闺蜜曾和我分享过她朋友的一个故事:小A和小B
小A与她的爱人B,两人大学相识,恋爱六年,最终决定结婚。但他们却在准备婚礼时说了分手。分手的时候不是不相爱,而是发现两人的这份爱情,并不适合进入婚姻。
在婚礼的前一个年头,B带着A回了家。虽然曾经见过面,但A仍旧忐忑不安,为了这次能让B的父母留下好印象,A提前做了长时间的准备:从穿什么衣服去见家长,送什么礼物,对方家长喜欢什么……事无巨细,一一向大家征求意见并模拟演习。在来到男方家里后,A更是挽起袖子,特地为男方家人们做了一桌子的年夜饭。在饭桌上,A勤快的为男方的一大家子拔虾壳,夹菜,盛汤等等,基本上是站着不停地伺候这一桌子的人,自己都没吃上什么饭。然而,A所做的一切,却没有换来男方家里人的好感,B的母亲更是刻薄的数落着这桌饭菜的味道,数落着A有多配不上B……饭结束了,B的母亲更是直接使唤A洗碗搽桌。
忙完了,A刚一坐下,又被B的母亲数落。明着说谁聊天,却暗示着A要当B家里的媳妇其实达不到标准,要不是看自己的儿子那么喜欢A,这哪能这么快结婚。
A难受极了,从小是家里的宝贝,爸妈宠着,哪受过这种委屈。为了做这一顿饭,自己提前学了好几个月。尽心尽力的去为男方做了这么多,然而却连一句赞赏的话也没听见。A无奈的望向了B,然而B却耸了耸肩,小声的对A说:“你就忍着吧,毕竟是我妈,听她的没错。再说,说下你,你也不会少根头发。”A沉默的低了头……
今晚结束后,没多久就听说A分手了。
难道小A和小B不相爱吗?
在分手的那天,B苦苦挽留,A喝的烂醉如泥,嚎啕大哭。但或许有些爱情的终点,勉强不得。既然改变不了男方的家庭,改变不了对方家庭的价值观,自己又无法忍受,趣融入对方的家庭,那这份爱情的终点或许就是与婚姻无缘。
他们的分手,惊讶之余却也十分理解。多年的感情都已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陪伴着对方从校园岁月走到了职场工作,不想爱、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婚姻毕竟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慢慢的接触男方家人,每每为对方的家庭真心实意付出,但次次换来的都是刻薄的话语和保姆般的使唤,爱人的一句忍忍吧,任谁都受不了。小A自己也无法想象婚后的生活。既然已经努力也无法达到B家里人的要求,对媳妇的标准,何必要继续打肿脸充胖子,默默忍受,碍着他家里人的眼?不如分手,让更适合小B家庭的女子走入他的生活。
爱情里没有孰对孰错,不要互相责怪。拥有就好好珍惜,无缘就好聚好散,互相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