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说今天的阅读是《我是演说家》吗?十一期间在家里追节目,1号和2号追完了第二季,昨天和今天在追第一季。为什么会追这个?
第一,是因为其实昨天和今天都有在阅读一本书《刻意练习》,其实这本书用之前的阅读方式应该是一天可以看完的,因为这本书就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精进版,而且想要阐述的重要理论也很简单——用合适自己的方式坚持有目标的练习,但作者把把这个重要理论分成了几个部分,并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每个部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按之前的阅读方式,我会把例子直接的跳过去,只阅读观点的数据和结论就好。
但昨天下午的讲课给了我一些新的想法,虽然昨天下午讲课讲的很嗨,大家的反馈也不错,但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够深入,对于每个概念点都浮在表面。讲的很嗨,场面也嗨,这种“嗨”是用讲师的技巧性就可以营造的。但如果我能够把概念点讲的更深入切中,听者的感受是不是会更多思考和共鸣呢?
所以,类似于作者这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式可不可以被我所用呢?带着这些想法,我放慢了阅读的速度。
第二,从开始主题阅读起,无论是秋叶、成甲、李笑来、还是雾满拦江,更不用说罗伯特 西奥迪尼还是安德斯 艾利克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已经是大神,我有点想看看真正普通人的故事,而《我是演说家》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而且看他们的演说和导师的点评,正好也可以让我学习到一些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当然演讲和讲课还是有区别的,但同样也有可借鉴之处,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泪点很低,在看《我是演说家》时常常都会落泪,无论是演讲者说的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关于成长的、关于父母的、关于社会的、关于国家的,总会有戳中我的点,当一位演说家说出其实我已经看过许多遍的艾青先生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我突然悟到,为什么自己的泪点这么低,正是因为在我心里家国天下总关情——我的少年时代是看着革命小说和伤痕文学长大的,在我心里深深种下了对那个时代的悲情烙印,我总希望每个人、每段情感、每个家庭、每一片土地都能好好的,都能收获幸福与温情,都能被珍惜被重视,这样才不愧对之前那动荡年代里一代代人的希望、付出与承担。所以,只要有情,就能让我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