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
【明】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枕石,出于“枕石漱流”一语。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中,蜀地人彭羕评价秦宓:“伏见处士绵竹秦宓,……,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
彭先生认为秦先生是安贫守道,心性淡泊,品行高洁的人。“枕石漱流”也因此指代隐士的生活。
高攀龙用小诗描述了这种隐于山林的自在。
阴居山野,远离尘嚣。每天可以,在溪水边,枕在石头上休憩。听着流水的声音,自然的天籁之音,心如同流水一般明净,身体如白云一般轻盈。沉溺在山林的安宁静寂里,不能知觉时间的流逝,直到暮色升起,隐隐约约听到寺院轻微的钟鼓声,才恍然发现一天已经过去。
枕石于此,忘身,忘心,忘时间,忘世事,何等自在,何等安宁。
然而高攀龙是明朝东林党的领袖,是思想家,也关怀政治,他早年入仕,敢于弹劾权臣,被贬官,后来辞官回家。在家乡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讲学二十余年。此后复被启用,重新入朝。晚年,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被诬陷,投水自尽,年64岁。
所以,枕石之境,之于高攀龙,绝大多数时候,可能都只是心中的一种理想。二十几年居家讲学,可以枕石的时间不会少,然而,忘怀所有,也只会有几个刹那罢了。这首诗,就是一个刹那的心境。
刹那,即永恒。
《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这是陶渊明的一首古诗。恬淡自然,不事雕琢,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特点。这首诗写四季风景,算山水诗,也同样有一样的特点。
一句一个季节,一个季节,选择最有特点的景物,合在一处,就是令人回味再三的美。
春天,冰雪消融,春水盛大,溢满河湖塘泽,田野水泽,处处都是春天的痕迹。
夏天,浮云长长消消,聚散舒卷,变幻莫测。仿佛天上多了无数的山峦,奇峰突起,峭壁森立,姿态万千。看云,也是看山。
秋天,月亮圆满如白壁,皎洁又明亮,洒下雪白的银晖,笼罩整个天地。
冬天,冰封雪裹的酷寒里,苍劲的青松随着山岭起伏,挺拔不屈。
春水柔,夏云奇,秋月明,冬松劲。四时有序,去来不息,各臻其美,各有性情。这是陶渊明的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