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故事是不同的。那些急迫的、紧张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可以从第一行起就抓住你的心,让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每一点情节的发展;但也有那么一类故事,一开始是平淡如水,可字里行间却孕育着某些难以名状的情绪,而且这些情绪会随着阅读的过程静静地增长,直到有一行触动心灵的文字出现,这些情绪就会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喷薄而出,不可收拾。
《停电时分》就是这样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
那一家的女主人,经历了漫长的十月怀胎,却在婴孩临产前的几周里永远失去了这个小生命。作者的笔触在这一场悲剧的半年之后切入,选取了一个带着些戏剧化的场面,让那一对差不多已经变得形如陌路的男女,因为停电的缘故,不得不重新坐在一张桌子前面吃饭;而更加戏剧化的是,女主人在饭后提议她们来做一个“真心话”的游戏,这个游戏看上去就像是作者为这一家苦心安排的重圆契机,但是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怎么也无法猜测到故事的结局。甚至,我们都很难估计到这个家庭破裂的原因。
而原因,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失去了未出世的孩子,对一个期盼着想要做母亲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我无法说我真的理解。我只能想象,在她的眼里,一定不能再看到任何可以引起她对那个小生命回忆的东西。房间里的装饰、挂历上的日期,一定都会让她回想起那个曾经在她肚子里伸腿乱踢的婴儿,一定都会让她重新记起那个在她身体里一点一点长大的生命。这样的回忆,又怎么能是一个女人可以承受的?所以女主人会在出院以后把家里的东西都摔到地上,会刻意躲开原先的婴儿房间,会忍不住失声痛哭一场,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舒缓最深处那一份痛彻心肺的哀伤。
可是男主人呢?作者对他只用着最平静的笔锋,写他在妻子早产时在外地参加会议,写他把婴儿的房间当作自己的书房,写他只是看着女主人为了他们早夭的孩子哭泣。作者对他纯是白描,却把所有的评价都凝聚在了女主人母亲的那一句话里。那时候他无意中说起孩子的事,而她的妈妈只是说,“那时你又不在那儿”,无声无息而又无穷无尽的责备都化作这简简单单的一句,沉重得让人无言以对。所以当停电之后的那一个夜晚,女主人最终提出要自己一个人租房生活的时候,我们几乎不会感到遗憾,而只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因为作为男主人的他,在这一场悲剧中的表现实在太让我们、也太让她遗憾了。
但,真的是那样吗?真的就像前面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影像一样,男主人对这一场悲剧毫无感觉吗?直到整个故事的最后,直到男主人终于说出他最大的秘密,我们才知道原来在他外表的淡然下面也隐藏着那样一份凝重的感情阿!他说,“我们的宝宝是男孩,他皮肤红红的,微微带黑。他长着黑发。他差不多五磅重。他手指卷曲握紧,跟你熟睡时一模一样。”
每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泪水总是忍不住想要夺眶而出。我终于知道,原来他是深爱着她的,也是深爱着他们共同的孩子的。但他是男人,他不能哭泣,更不能在她的面前哭泣,即使他有也有着痛彻心肺的悲伤,也一定要在她的面前表现的坚强。所以他只能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医院里一间不为人知的屋子里,把他们的孩子紧贴在自己的胸前,一直站到护士破门而入,从他手里抱走那具小小的身体。
于是在故事的最后,是两个人在餐桌边坐下,为那些此刻才明白的事情一起哭泣。对于她,是因为自己刚刚明白他深藏着的哀恸而哭泣;而对于他,则是因为终于卸下了坚强的假面、终于可以宣泄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哭泣。
那哭泣,那泪水,那一泓深邃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