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不应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思考:我曾目睹过仅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情况,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叛逆,跟老师对着干,故意影响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谨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能把知识的评定单独孤立出来。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对评分毫不在意,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班级里中下层的孩子几乎很少有看成绩的。评分根本不能刺激他们,他们已经放弃了脑力劳动。
师生关系要早于课程发生,并且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互相信任做到真的很难啊,我们是大班,每个班110多人,默写出错的话仅仅是错字一订三,就在这种情况下每次默写班级里用尽各种方法抄的学生很多很多,甚至都用上了上大学时那种缩印版的答案。这种情况下怎么做到互相信任啊?没有信任,评分无法称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原文:苏氏关于知识评定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1 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2 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
3 如果你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给予任何评分。
4 应当避免提问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
思考:
1 我们对学生评定时,要像作者那样多元化评定。我们现在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课外阅读……用这些来评价我们的孩子,这不正是在向作者学习吗?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有较强的先见性。
2 当学生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时,作者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这句话深深地惊醒了我,对于哪些成绩中下等的孩子,我还是毫不手软地在试卷上打了分数。当他们在劳动、习惯方面表现好时我也会给予肯定,但是我还是不能很好地做到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一年我的状态不太好,俩班200多的学生,每天上完课脑子嗡嗡响,好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缓缓。对那些相学而不会学的孩子帮助较少,书中说“要帮助他们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
这句话也必将激励着我,让我对孩子们再多一些耐心、爱心。
3 要重视“知识的转化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就是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的思维搭个合适的支架,让他学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学过的东西中发现新知。
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候让学生重复自己所讲的东西或者重复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原来这是不恰当的。这学期开始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