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们一个消息:距离除夕已不足一周。
对于现在好多年轻人来说,过年回家一点都不酷。
不仅要从Jenny、Mary、Tommy变成二丫、翠花、二狗;接受长辈的“工作”“房子”“对象”灵魂三拷问;还要忍受他们特有的迷之求好运方式。
不过,在“迷信”这件事上,其实广大年轻人早就“青出于蓝”了。
看看下面这些“迷之行为”,心里是不是有点ABCD数了?
关于考试
考试之前不能洗澡,否则会把好运洗掉
同样的说法还有考试之前不能理发、剪指甲,会把背好的东西忘掉……
照这么说的话,我觉得很有可能会在考场看到这样的人。
强行要求学霸跟自己握手
一个网友说,自己在考试之前,会强行要求学霸跟自己握手,或者借用他们的文具,想让自己也沾沾学霸的仙气。
我并不想沾学霸的仙气,只想借用一下他们的脑子。
考试时穿的衣服也颇有讲究。
什么穿勾(耐克)不穿叉(特步)啦;颜色穿红(开门红)、绿(一路绿灯)、黄(走向辉煌)啦;送考妈妈穿旗袍(旗开得胜)等等。
不过貌似我们当年穿的是校服……
除了穿衣,饮食上也不能输。
记得小时候,考试之前都会吃一根油条加两个鸡蛋,寓意考100分。
现在花样就更多了,什么金榜题名(猪蹄)、鱼跃龙门(清蒸鲤鱼)、可乐鸡翅(大鹏展翅)……祖国的谐音梗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关于运势
万恶的“水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遇到各种倒霉事都要怪水逆。
上班迟到,水逆;
相亲失败,水逆;
自己摔坏了东西,水逆;
居然还有人说水逆一开始,公司的矿泉水都没有以前好喝了……
哎哟~水逆真的是好!可!怕!呢!
所以,你真的以为没有水逆,你就不倒霉了吗?
用塔罗牌来给自己做决定
我有个朋友,笃信塔罗牌,啥事都能用塔罗问问。
无论是买衣服、鞋子这些小事,还是工作选择哪家offer的大事,她都要算一算
总觉得她还是选择困难症更严重一些。
本命年穿红色
这本是被自己爸妈带出来的习惯,但就像“穿秋裤”一样,渐渐变成了年轻人主动会做的事。即使不穿全套的“本命年套装”,也会带点红,取个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你要是看见谁穿了一双耀眼的红袜子,一问肯定是本命年没错了。
关于爱情
编辑部有一个来自广东的美女同事。她说以前去月老庙求姻缘,得到一根红绳。庙里的人告诉她,当红绳丢掉时,她的爱情就来了。
之后,她就一直把红绳带在身上,整整两年都没丢。正郁闷时候,红绳终于丢了。然后,她就真的认识了一个……网友。
其实我特想问她,不是自己故意扔掉的吗?
星座配对
对于现在很多男男女女来说,星座成了找对象的新标准。
比如我一个大龄剩女同事,别人给她介绍男朋友时,她首先问的不是颜值,不是家庭条件,而是星座!
她还特爱给星座贴标签:
比如射手皆渣男、摩羯最闷骚、处女龟毛怪……(仅代表她个人观点!)
其实,星座配对什么的,不就跟父母算生辰八字和属相是一个意思么!
第7感?
之前看到一个网友说,男友送她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地坏掉。比如送她的盆栽都死了;送的项链也突然断了……由此,她就觉得两人的感情不会顺利。然后他们俩果然分手了。
这……你不如让他送点钱试试?
关于高科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就连“迷信”也与时俱进了。
微信头像开光
我一个闺蜜的妈妈,花了3000块钱,在寺庙里给她求了一个微信头像,据说换上之后就能拥有好运气。
Emmmm,还是第一次听说微信头像也能开光的。
小程序测试
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种广告:想知道你和TA之间的缘分吗?输入杨过和小龙女balabla……
如今,这玩意不需要再依托短信了。各种缘分测试、测你的前世今生、测你的本质是什么动物……刷爆了朋友圈。每测一项,大家还都会沾沾自喜地转发。
其实,没人会想看你本质是什么动物的。
AI看面相
前段时间,一个AI看面相的小程序爆火。
有好事的网友,把马云爸爸等名人的头像上传,还意外地发现说得挺像那么回事。
看来,人工智能要取代大部分人工作的传言是真的。最起码那些在大街上给人看相的半仙,估计都要失业了。
大姨妈“玄学”
女生来大姨妈这事儿也充满了玄学色彩。
相信你们肯定都听过“周围人有来姨妈的,自己很快也会被传染”这种说法。
有些女生还信奉“姨妈神”,除了多吃红色食物这种初级操作,居然还有“养虎鲸”这种高级操作,方法就是将手机壁纸换成虎鲸的照片。
真的是很玄很高科技了。
转发开运
每个月底或年尾,都会有人在朋友圈发这些:
“2019,请你对我好一点。”
“x月,请你对我好一点。”
仿佛你说完这些,岁月就会对你好了。
不过,相比口头说“对我好一点”,转发锦鲤什么的就更受欢迎了。
毕竟“中国锦鲤”信小呆小手一点,下半辈子就不用工作了;
“偶像锦鲤”杨超越,各种躺赢;
“宫廷锦鲤”魏璎珞,仇人全都消失;
“电竞锦鲤”王思聪,吃个热狗的功夫就拿了冠军。
还有新晋“吃货锦鲤”尤长靖,爱吃会撩,最近还喜提了国民汤圆品牌。
那么,要是集齐这些锦鲤,是不是就可以召唤神龙了?
你还有什么“迷信”祈福方式,不妨来分享一下,说不定就会掀起一片新潮流。
更多优质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ONE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