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知乎上“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问题引得一波热答,成功收获了二十多万人的关注,各自纷纷写出了觉得读书有用的时候。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调侃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细细想来,读书也不是为了哪一个瞬间。
古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多少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到当代,十年寒窗依旧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也是不少读书人追求未来的大门。倘若,读书中举并不能改变命运,那还会有人苦于十年寒窗吗?会有人单纯的为了打开知识而依旧不舍弃吗?
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名利钱财,愿持锄归隐,享受清贫快乐的简单生活。现今,何当归隐旧山中?何能桃也春风,李也春风?可能没有人愿意放弃城市的繁华,回归到乡下,一生为农耕。暂且感受农作生活有人愿意,但放弃功名利禄回归田园,过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调素琴,阅金经的生活,怕是没人愿意。
读书就真的是为了荣华一生吗?
其实,读书只是为了让生活过得去。无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还是为了登上大雅之堂提升品味而读书。都只是为了使生活过得过得去。归根到底,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而读书,是作为一个雕刻师的身份出现,他将为不同的人雕刻出不同的生命。
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人一字不识,只字未读。那,他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没有雕饰了吗?
其实,读书是一个广义的定义,他既能是雕刻师,也能是调色师。不局限于文字和书本,而是包括所有的信息接受、新事物的学习。如同马克思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质和量组成的,质变与量变又是相互融合交汇的,也就是说世间没有什么是单一存在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完全分离的。读书也是如此,不读书也是如此。
所以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那么,唯一的答案是为了生活。无论是励志考取功名,造福未来,还是为了当看到夕阳西下湖边野鸭飞起时可以说一句“落霞与孤雁齐飞”,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过得下去。
生活过得下去的源泉在与内心的追求,追求促使我们行动,而行动却又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可以将所有为了满足我们追求的行为都归为学习。学习比读书具有更广泛的范畴,但学习由读书产生。小学的时候,我们总是说自己背上书包去读书,到了大学,我们抱着沉甸甸的书籍走进图书馆时,不会再说我是来读书的,而是说我来学习。随着成长,“读书”这一词渐渐地被淡化了,从而被更具有广泛定义的“学习”一词替代,但其本质依旧,都是为了追求生活。
那么,生活又是怎样奴役了读书的呢?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天气预报员》中有句台词,“Easy doesn’t enter into grown-up life.”,翻译为:成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就好比小时候不愿意去上学读书,生活没有征求过谁愿不愿意。一切为生活所迫,作为志在四方的少年,须努力读书,勤恳学习,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如此,你所追求的生活才能得以实现。当你想要好好生活下去时,它在你面前摆放了很多坎坷,你需要一个一个的克服,如同游戏通关一样,它给你的困难都是一个个的挑战,不会一如既往,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开始,在这其中你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提升。只有这样,你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一步一步的逼近你的目标,你才能活下去,感受到生活。
生活从未放过谁。倘若你觉得活得差一点,对生活要求低一点,就可以不用学习,不需要痛苦的克服重重困难。那么你犯了很大的一个意识错误,你即使活成乞丐,也同样过得艰辛,一切不会因为你对生活的要求降低了而生活得容易。但生活也是慷慨的,对于你的付出它会给你回报,如同教孩子走路给糖吃一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你的目标,获得收获,感受喜悦,这样,才能活出生活的乐趣。懒惰、涣散的人其实并不快乐,无所事事,一无所为。他们没有付出,生活也就没有给他们回报,所以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悲伤、焦虑、懊恼就会一直充斥着他们。如此恶性循环,怎能快乐!
生活本身亦是如此,而为何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