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
回忆一下,在你的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看到群里除了这个题目,猛然间才意识到我已经离开那个村庄很久了,记忆深处的那些事情也只是在孩子问起来的时候才会想到。今天要一次说三件,看来我还得好好想想。
80年代初的农村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况且我家里三个孩子,只靠父亲一个人干活养家,所以那个时候吃饭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让我们姊妹三个吃饱,都让父亲累的直不起腰。再想办法让我们增加营养的话,他真的是顾不过来,好在我还有叔叔和姑姑。
吃完槐花和榆钱之后,基本就进入夏季了。园子里的苹果、西红柿都还没有熟,不过树上的知了倒是整天叫个不停。没有想到的是爸爸、叔叔和姑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对付这个小东西。
第一个出场的是叔叔,他的方法很简单。找了一根杆子,一个铁丝,一个装洗衣粉的塑料袋,中午就领着我出发了。铁丝弯成圈圈,把塑料袋缝上,然后在插到杆子头上,就大功告成。
那天中午太阳很大,可是看到叔叔一会儿就用自制的兜子扣住一个知了,一会儿一只,没有多久我的手里都那满了,没有办法只好把小背心脱下来包着,不一会儿就弄了一大包。
奶奶在家里清理完毕之后,直接过了油,焦、脆、酥、香那真是美味啊!知了的肉还是比较细嫩的,用现在的话说那叫:好吃的很啊!
不过叔叔也是很忙的,不可能总是带着我弄知了,没有办法,只好找姑姑了。
塑料袋和铁丝都找不到,姑姑指找到了那根杆子,我们都很失望。可是姑姑却不泄气,她到厨房里抓了一把面粉,在水瓢里洗了一会儿就成了面团子了。
现在我当然知道,她洗出来的是面筋,粘力十足。她每次往杆子头上弄一点,也很轻易的就粘了一大包知了。
叔叔和姑姑的方法都不错,可惜我都没有学会,我只学会了老爸的方法,那就是火燎知了。
夏季的夜晚,在树下面,通常是泡桐树,树汁比较多,知了也比较多。
老爸从打麦场的麦秸堆上掐回来一把麦秸,用火点燃之后,用力摇晃桐树。要知道,黑暗中的火光对于知了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于是它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飞蛾扑火的规律。
我和妹妹看到居然这样也行,那就发挥主观能动性了。太大的树咱也摇不动,小树还是可以的。姊妹三个各自抱着一棵树,拼命的摇晃;有时候三个人摇一棵树。
知了落地之后很难再飞起来了,我们用扫把往一起一扫,直接用盆子装了起来,第二天免不了又是一顿美餐。
现在爸爸都快七十岁了,我和妹妹也都各自成家有了孩子。可是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说一些童年的事情,其中捉知了的确给我们的印象最深。
因为那种年月,吃一次知了,相当于吃了一次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