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开李银河的《醒来集》,一个名词解释让我停住了目光。
简单的,一个略微有些佛系的词——“开悟”。
“所谓开悟,
不过指的是彻底透参透:参透世事,参透人生,参透生命的空无,参透宇宙的空无。
参透之后,心就不会为任何事所动,就可以到达宠辱不惊的境界。”
初读前半句,有一种老僧悟道的感觉,仿佛看见佛山古寺中,一个年迈老僧正端坐禅垫之上,手拿木锤轻敲着放在身侧的木鱼,一下一下,缓慢规律。突然老僧灵光一现、醍醐灌顶、顿悟世事,然后进入某种更加高深的境界。
可细品后半句,却让我背脊一阵发凉。
试想一下,某日清晨,你睁开双眼,突然发现世间万物的规律、变化,你都了然于心。
知道每一件事的走向,知道每一件事的结局。
整个人生、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对你而言,没有未知,你将不会为任何事所动容。
你的心,平平的、静静的,如一潭死水。
什么物、什么事、什么人,都不能引起你的注意。
生活没有兴奋、没有惊奇、没有期盼。
那样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是简单来这世间走一趟,那又何必来呢?
这样想想,刚刚还觉得高深莫测的禅语—开悟!
此时再来看看,反而觉得犹如地狱来的恶鬼,下一秒就会将你拖入,那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喜怒哀乐愁苦,人生有百种味道。
我们常常厌弃哀、恐惧怒,唯愿,喜与乐常伴。
但古语有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悲哀、愤怒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半部分。
我们会因一些小事痛哭流涕,会因一些小错指责对方,会因一些小坑自我埋怨。
眼泪、怒气,这些情感带着强烈的负能量,不断侵蚀着我们,在心中扎根设营。
因而,我们开始挖空心思想要远离他们。
修道、信佛,转移目光寄希望于某日能以第三人的角度,更为超然地看待自己。
但若真有这么一日,人生百味只余喜乐,那我们又该怎样去察觉它们的存在。
没有哀与怒,那什么才是喜与乐?
没有对比,我们该如何辨别?
原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混沌的存在,而你我还傻傻地期盼着泾渭分明。
记得以前读过这样一句话。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
忧、喜都是心尖必要的情绪,它们相互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心火不灭。
我想,也许只有用宽阔的心境去包容所有的情绪,我们才终能获得自身地破茧蜕变。
悲伤时不如去泡个澡,在热水的冲洗中尽情哭泣,让眼泪混着水珠被带走,连同心中的那份悲哀;
愤怒时不如去跑个步,在汗水的流淌中发泄不悦,让怒气混着汗水被蒸发,连同心中的那份执着。
也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顿悟。
我们需要的只是接受!
接受每一种情绪。
接受它们,感知它们,然后放下它们,再次启程!
或者也可以说,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