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电影《记忆大师》,说实话这个电影看得我心情很沉重也很难受,里面的家暴情景让人特别压抑。朋友说我是因为产生同理心,因为同理心产生了共情才会这样,如果不代入自己的情感而是客观地去看待就不会这么难受。
之前我是很少看有关心理学电影的,可能因为这种电影都很压抑。因为担心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完整,怕盲目去看地话,思维容易混乱,对大脑的冲击也很大。
作为黄渤的迷妹,肯定要力捧他的作品了,首先来辟个谣。
电影中黄渤主演的江丰因为想和妻子离婚,想抹去和妻子有关爱的感受和细节,所以去记忆大师那里抹去这部分记忆。
当江丰抹去记忆后问工作人员抹去的记忆是否可靠时,工作人员说“这是让记忆者由参与者变成旁观者,而切断情感的联系、切断记忆者的细节和感受”。
先来说下记忆的概念:记忆是有意识地回忆起过去地人或事,记忆是形成自我身份认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心理学中,情景性记忆所伴随着的感受是不可能被遗忘被切除的。这也是为什么江丰和沈警官交换了记忆,但是他们在后来还是能清楚地记起自己的细节和感受。
回到主题:童年创伤性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对心理和精神层面地打击很大
首先是情感隔离,沈警官小时候目睹了多次父亲对母亲的家暴场景。他很想帮助母亲脱离苦海,可是自己还幼小没这能力,加上姥姥也不帮助母亲,他无数次的看到伤痕累累的母亲,他非常心疼母亲。他知道母亲不可能离开暴怒的父亲,就算离开了,他控制欲强的父亲很有可能会做出更极端地事情来。
沈警官为了能让母亲解脱,把止痛药换成了安眠药。他很痛苦,为了逃避这段痛苦,他把这段记忆和情感隔离掩盖,但只是暂时性地压抑,在特定地环境和情景中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受过创伤的人通常会暂时失去全部有关创伤性事件记忆,只有在很多年之后才能一点点恢复记忆。
对人格特质和亲密关系的影响
童年创伤记忆很容易让一个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容易偏执、压抑自己的情感,更容易失控,最主要的还是躁狂症。
拥有躁狂症特质的人缺乏共情和爱的能力,当负性情感来临时,躁狂或轻躁狂个体通常会悲伤或失望,严重时表现为愤怒甚至是勃然大怒。
为什么说沈警官有躁狂症特质呢?电影中当李慧兰说出“我永远不会爱你,你真恶心”时,这句话激发了沈警官的这个特质,环境地因素造成了他的下意识反应,这时的沈警官已经失控,已经是冲动没有意识了,完全被情绪脑所主宰,简而言之就是意识下线地症状。
另一个是压抑型人格,拥有创伤性记忆的人会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地情感和认知所引起的焦虑和痛苦,当在意识上难以接受时,就产生了压抑,沈警官小时候在意识上难以接受自己杀死了母亲,所以他压抑了这段情感创伤性记忆,这样他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沈警官遇到李慧兰的求助时,也许从一开始沈警官并不喜欢她,他只是很单纯地想帮助李慧兰脱离苦海,脱离施暴者地掌控。可李慧兰并不愿意,沈警官发现了李慧兰和自己母亲有一样地特质,他更是想帮助她离开,他想弥补自己小时候帮助不了母亲地遗憾,他把对母亲的爱移情到了李慧兰身上。
在帮助李慧兰地过程也是一个情景记忆地再现,无论怎么劝说李慧兰她都不肯离开,而李慧兰说的“我永远不会爱你,你真让我恶心”这句话,那些被他压抑地隔离地记忆再一次重现,“恶心”两个字,让他记起了小时候杀害母亲的事,他只能用对待母亲的方法再一次对待李慧兰,让她解脱。
再说一个去年的热点新闻,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
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女子在猛兽区被叼走,母亲被咬死,孩子和老公目睹了一切。
在这起事件里,首先受创伤最大的是当事人的母亲,不过当事人母亲已经去世。
在后续采访中,女子说在被老虎咬上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失去知觉,这是我们身体本能做出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反应,身体感觉会遇到重大危险时,它为了不让人那么痛苦,它会主动关闭我们的大脑系统,那些有思想、情感、哲学痛苦的大脑也就是我们的情绪脑会被直接关闭,关闭之后身体只剩下身体本身的感觉。
只要身体感觉不传到人的大脑里,大脑是意识不到疼痛的,从女子被咬伤的那一刻起,她的大脑就是一个休眠状态一个解离状态。当事人的创伤仅仅是被老虎咬上的那一刻的恐惧和惊慌。
其次受创伤最大的是孩子,当时孩子所处的位并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位置,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帮助他从这个情景中解离出来,他目睹了姥姥被咬死,妈妈被咬伤,目睹了父亲的惊慌失措。
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受的创伤是最大的,而同样目睹这一切地爸爸是一个成年人,他的承受能力比孩子强很多。
在孩子的后续成长中,孩子为了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可能会压抑住一些回忆,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对创伤性回忆地压抑是他自救的一种本能,不然那么可怕地场面,对他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创伤,如果他被父母保护的好的话,或者请专业的心理医生疗愈过的话,他可能会忘记这段记忆,但他的神经系统会记得,因为心理创伤发生时的情绪和身体感觉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而是一种烙印,会在现实环境中对身体做出破坏性的反应。 如果没被疗愈过的话,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景很容易失控。
童年创伤性记忆真的没有解决的方法了吗?其实童年性创伤记是可以被处理和疏导的。
在《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中作者说过,疗愈创伤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恢复记忆、让他们明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无时无刻被过去那些可怕的感觉、情绪和反应挟持。
我们的依恋纽带是我们面对威胁最大的保护。例如,在创伤性事件中,与父母分离的孩子们更有可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创伤性记忆的人首先不能逃避,要有勇气去接纳它允许它的存在,要相信这些情绪是可以被疏导可以被处理的。
不向内压抑这些负性情感,而是去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系统,比如说去参加线下心理工作坊的沙龙活动,线上的公开课课程,或者关注优质的心理公众号文章。
其次是身边最亲近之人的安慰拥抱和鼓励,身边最亲近之人的爱和包容,如爱人、家庭或寻找专业治疗师。
创伤性记忆的康复需要让思维、身体和大脑都确信,他们可以放下过去了。当你从心底里感到安全,你过去那些无助的记忆才能够与当下的安全感产生联系。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人际关系可以给创伤性记忆的人提供一个身体和情绪上的安全港,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慢慢地有勇气去面对这些焦虑、恐惧、痛苦地感受,可以增加他们的勇气,慢慢去接纳、面对和处理现实问题。
最后是做一些让自己放松地运动,比如冥想和瑜伽,这两种运动所关注地都是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感知自己情绪以及学会和情绪共处地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