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行DAY4-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青海之行,是沿着环线旅行的,我们来到了甘肃省的敦煌。来到敦煌,一定要看的是“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由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莫高窟是限制参观人数的。需要提早在网上实名制订票,可以就近的门店内取票。莫高窟的壮观与文化精髓,在参观之前一定要多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尤其带小孩,前期的攻略与历史文化知识要讲给孩子听,这样看起来才会有味道,才能体味到文化内涵下的震撼。
这张照片是在洞内拍摄的,当时进入洞内时,导游还没有跟进来,下意识用手机拍了一张,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洞内是不允许拍照的,尤其不能开闪光灯。我虽没有用闪光灯,但拍了之后就意识到这样的错误了,想想已经拍下来了,就没有删除掉。
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
每个参观的人不能观看所有的洞窟,观看的是一些有代表特色的,有些洞窟还在维护。我们跟随者导游,行走在这宕泉河冲刷鸣沙山的沙砾岩质断崖上,彷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时代的长河中。
游览莫高窟,不仅要了解那段历史下的人文,更需要足够的体力,游览了莫高窟后回酒店休息,等着傍晚到鸣沙山玩沙子。
鸣沙山的沙子很细腻,看着茫茫的沙漠,内心很开阔,在烈日下的沙漠,被晒得滚烫,随着傍晚的临近,沙子也逐渐的清凉下来。
第一次骑骆驼在沙漠中行走,骑在高大的骆驼身上,和骑马不同,走起路来,有时总感觉摇晃。在沙山的边侧,总担心骆驼失脚跌落下去。要从骆驼身上下来时,只要让骆驼后脚先跪下,总是很突然,让人吓一跳。骆驼似乎更高大些,视野顿时很开阔,如果不骑骆驼而登上高峰,会消耗很多的体力,骑在骆驼身上,随着骆驼的步伐,跟随着“骑行”的大队伍,突然感触到像是自己在出往西域的商贾的驼队中。伴着日渐落下的太阳,看此景,有些精绝古城的韵味,似要去沙漠的沙漠去挖宝。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也会带着上好的丝绸走过这条沙漠之路吧,带回来了国外的香料和一些舶来品。
此时的沙子踩上去,软软的,很凉爽,细腻,在沙漠里跋涉,走起来很费力,如果按着前面人的脚印走,会省力些。
顺着木梯登上最高点,远比在沙子里攀登要省力得多,踩在沙里向上走,好似地球引力更大的些,让人感觉很吃力。深陷的脚好似还没有感受好那种舒服而不愿拔出来。
玩到晚上10点多,小家伙还是不肯回来,和爸爸又去山顶滑沙。沙漠的夜晚很静谧,天空中明亮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如果在夏日里,能在山顶住在帐篷里,笼罩在星空下,该是一种浪漫的意境。
"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说的就是鸣沙山与月牙泉,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有沙有水,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在泉边畅游,都会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驰怀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