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陆续结束,因为工作原因,自然再次收到了一些希望我点评几句的考场作文。不过,本文要写的并不是我对于这些作文的点评回顾,而是由一道作文真题和两篇偏题文章所引起的关于语文学习的一个老话题的讨论。
这个引起我唐僧属性的题目叫做“我变得坚强了”
读到这儿咱们随机搞一波互动:
如果你是学生,现在快速的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写这个命题,你打算选择什么素材来写;
如果你是家长,那么不妨把这个问题转述给你的孩子。
假设各位已经思考过了,那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回顾一下我前几天见到的那两位同学的素材选择:
素材选择1:学钢琴遇到困难,在母亲的鼓励下坚持学钢琴。
素材选择2:学游泳遇到困难,在母亲的鼓励下坚持学游泳。
考场作文创作的五个要点一般总结为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选材在创作流程中是审题立意的后置动作,但从结果来看,选材也是审题立意的结果外化,换句话讲,你的审题立意准不准,从你的选材角度上可以得到完全的体现。
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上文举例的两个选材,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都会想要选择类似的事情来作为你的主干事件。
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这类素材似乎全部指向了同一个点——坚持,而原题目的核心词是什么?坚强。这看似极相近的两个词,正是这个题目最容易让学生出现偏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题目,按照我在课上一般强调的审题方式,无须机械的寻找所谓题眼,只需耐下心来逐词分析即可。
第一个词:我——确认应当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第二个词:变得——强调变化和发展,某件事让自己发生了改变,一定要有前后对比。
第三个词:坚强——咱们来细说说。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下意识的感叹了一句:“或~这题目有点意思啊!”
之所以说它有点意思,主要因为“坚强”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讲,真的太熟悉了,熟悉到大家都觉得信手拈来,但又极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其中最容易产生的误读方向,就是“坚持”。
“坚持”和“坚强”确有其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坚持本来就是坚强的一部分。只是,“坚强”这个概念,除了包括“坚持”这个实现手段之外,还包括一个必须要做到的结果指标就是“强”。
你要变得强大,无论是信念层面还是能力层面。你需要像别人展现的除了“坚持”这个表象行为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之所以能够“坚持”的本质原因——那股硬劲儿,而这股硬劲儿,就是所谓的强,与坚持结合在一起,才是坚强。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小孩子同时在打针,一个全程哭闹不止,一个全程咬紧牙关,最后两个孩子都坚持了下来,但我们只会说第二个孩子是坚强的。原因很简单,他的身上,有强硬的一面,而这种强硬让我们足够相信,如果某一天再次面临诸如打针这样的场景,第二个孩子一定还能够坚持,因为他具备强的属性,因为他“坚强”。
因此,前文实例素材中,没有放弃练习钢琴或者游泳,这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坚持,但这份坚持,是因为有母亲的支撑而做到的,即要靠外力实现。而这篇文章真正应该让人看到的,是你自己是否具备这个力量,因为这才是衡量你是否坚强的标准。
你必须要让读者相信,未来某一天,当你面对其他类似困难的时候,当你的妈妈不在身边鼓励你的时候,你依然能够“坚持”,那时的你,才叫做“坚强”,而这种改变,才叫做“变得坚强”。
虽然可以看到我在分析这个作文题的时候貌似说了挺多,但是实际在考场上,这样的判断往往就是在几分钟内完成的,那为什么在同样的这几分钟内,有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的快速审题定位,而有的同学就产生了理解偏差呢,至少在我看来,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平时对于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存在差别。
所以接下来,咱们就来谈谈语文的老话题——积累。我们经常说语文是最难学的一个科目,主要就是因为它非常的依赖积累,而这个所谓的积累,又往往不是在课堂上,也不是在课本里,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在每一个看似平常的细节中。
之前曾经有辅导老师反馈给我这么一个问题,说她很不理解为什么总是有家长问她有没有专门给孩子提供成品作文素材的书,最好是那种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这个话题其实之前也有家长和我讨论过,不过当时的问题更加开门见山,问的是孩子直接仿写别人的经典素材好不好。答案很简单,不好。为什么?东施效颦嘛......不是你的事情,你拿来写,总会有别扭的地方。
当然成品素材固然也有其存在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给了学生一些正向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哦,原来这种事也能写进作文里啊,进而能够思考我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仅此而已。
所以家长紧接着又会抛出另外一个疑问:“那不多背些素材,难道让我孩子在考场上现想么?”肯定也不是,我相信曾经有很多语文老师说到过观察生活这四个字,我的答案和他们没什么不同。
只是这个生活的概念相对会广义一些,可以是你身边的人事物,可以是书籍里边的名人典故,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总之一切你能够观察到的目标都能够称之为生活。
不过,如果只是观察生活,充其量就是让你拥有更多的素材方向选择,但若想真正使之转化为能用的文字,还需要下一步——思考。凡是值得入文的素材,无一不是经过你思考的生活片段。
所以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观察生活有助于提升语文水平是个伪命题,核心原因在于如果只观察不思考,那么所有所谓的素材都是无法和作文立意相匹配的。只有观察到,并且思考过的事情,才有可能为你所用,就像那些玄幻小说中的神兵利器,发现它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有资格使用它的人,是和它产生共鸣的人,产生共鸣,武器才能认主嘛。
所以所谓语文的积累,无外乎多看一些,多想一层,当然,看过想过之后,我的建议是,不妨写写随笔记录一下。
我经常收到学生的抱怨说“老师,语文这门学科有点玄学”。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对,但这个玄学并不是发生在考场上的听天由命看运气,而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信则灵不信则废,你只有坚信生活处处皆语文,你只有真的坚信你深入琢磨过的每一个话题,你仔细品读过的每一行文字,你执拗较真过的每一个词语,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的语文内力,唯有如此,语文才真的有可能成为你制胜的武器。
顺便一说,我第一次认真思考坚持和坚强的区别,是和我妈在厨房里聊天的时候,所以从大概率上来看我不太可能会提前想到这个思考竟然足以让我快速的看懂了这道作文标题并且在今天写了这么一大段文字给大家分享。呵,语文嘛,玄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