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代表四季的开端。立春在夏历中称为“岁首”,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辞旧迎新,祭拜春神,迎来又一年的农耕。今年有两个立春,分别是正月十四和腊月二十五,为“双春年”,俗话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不过明年就是“无春年”了。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 早立春一家亲,晚立春不见人。 春打六九头,吃喝都不愁。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迎春
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曾是立春,这一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民国,春节才改为正月初一。自周代起,就有立春日迎“春神句芒”,句芒神的形象是人面鸟身,也是草木神和生命神,执规矩,主春事。周天子在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和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宫之后赏赐群臣。民间的迎春活动也很热闹,四合院里高挑“春幡”,门框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院内屋内贴满“迎春”和“福”字,到处都是喜庆吉祥的气氛。
在充满生机的春天要顺应天时,关爱一切生命。古书记载:立春开始,勿伐木、勿覆巢、勿杀幼虫、勿杀飞鸟、勿杀母麋鹿。不能处决犯人,不能发动战争,这些都是顺应天地之气的行为。
立春打春
“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打春指打春牛,又称鞭土牛、打土牛,鞭春之礼代表春耕开始。春牛有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也有以土制泥坯再雕成的,上画四时八节,三百六十日十二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先在农坛上祭祀,然后由县官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之后纸牛或土牛被打碎。在山东民间有争抢春牛土的习俗,围观民众以抢得土块或纸片谓之“抢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有些地方人们抢了春牛泥土,撒在自家牛栏内,希望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咬春
吃春饼俗称嚼春、咬春或尝春,有迎春的寓意。北方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烙制而成,再抹上甜面酱,卷酱肉、葱丝食用。还少不了一盘“炒合菜”,即韭菜、菠菜、豆芽、鸡蛋炒在一起。春饼卷好,要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南方春饼像浙江天台的饺饼筒,也叫麦油脂、麦焦筒,是以稀面糊摊成薄如蝉翼的饼皮,包上各类荤素菜肴,直接食用或油炸。此外,立春食品还有咬春萝卜、五辛盘(用油葱、姜、蒜、椒、芥等辛辣生菜制作的拼盘),以避瘟气。
运动升阳
立春时节处于冬春之交,称为“开天门”,此时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借助天地阳气生发之机,使人体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运动可帮助人体升阳,趁天气晴好,空气清新,多去户外走动,晒太阳,打太极,让身体气血通畅,提高免疫力。此时天地之气逐渐由寒转温,人体也逐渐由冬藏转入春生,老话说“春捂秋冻”,防寒仍然是重点。
调节情志
春季五行属木,五藏对应肝,相应于人体肝火比较旺,情绪波动较大,肝病比较活跃,注意顺应节气,戒怒忌忧。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发陈”的势能,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顺势养护肝脏。肝主情志,怒伤肝,养肝的关键是心情舒畅,避免暴怒或者忧郁。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的方法,调畅藏腑功能。
按摩头部
风为百病之长,初春温度较低,人体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头为诸阳之汇,所有阳脉都在头部循行,当风邪侵袭人体时,头部最先受损害,不仅影响阳气生发,还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按摩头部能助阳气生发,像干洗脸,干梳头,搓耳朵等,都能帮助提高肌体抵抗力,将风邪拒之门外。如果能每天坚持,好处数不胜数,谁做谁知道。
春夏养阳,春季阳气生发,饮食宜减酸增甘加辛,助阳养肝。据《千金方》记载,春季七十二日,少吃酸味,多吃甜味,可以调养脾藏之气。甘味食物有: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花生等。酸主收敛,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酸性食物有:柑、橙子、橘、柚、杏、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适当多吃一些辛甘发散的食物,如:香菜、韭菜、葱蒜、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油菜、白菜、菠菜、芥菜、白萝卜、大头菜、蕨菜、竹笋、黄花菜、洋葱等。特别提一下萝卜,生食辛甘性凉,熟食味甘性平,立春食用萝卜不但能解春困,还能理气祛痰止咳。立春时少吃生冷粘杂、过于辛辣,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正月宜食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药物质制作粥品,可养护身心。推荐食材有:枸杞、香附、玫瑰、大枣、山药等,有养肝柔肝、疏肝理气、和胃养脾之效。
立春推荐食谱:洋葱炒牛肉,韭菜炒河虾,白灼生菜,枸杞红枣鸡蛋汤,枸杞党参粳米粥。(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