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又花了598大洋买了王东岳老师的哲学课,只因为李善友教授说的一句话:“在一个哲学家还活着的时候,听他自己讲一讲哲学,是一种幸福。”
今天得空听了一集18分钟左右的开题序言,东岳老师非常坦诚地强调了好几遍——这是一门无用课,在于思想奠基而非实用。好久没有人说这样的话咯,现在满大街叫嚣都是如何月入10w呀。
序言部分,老师提到了一个话题:中国近代100年屈辱史,使得我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简单概括有三个阶段:
第一,魏源在《海国图志》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学习技术;第二,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从术上升到了学习文化制度;第三,现阶段,全盘西化的阶段。我们的教育是西学,吃穿用度也已经全部西化,甚至汉语也使用了西方的语言逻辑。
这和个人学习的摸索过程,何其相似?
会产生向他人学习的想法,必定是现实中出现了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他人却取得一定的建树,所以我们想要求教取经。
比如我想学写作,第一想法就是学习写作技巧,于是报名参加了很多知名老师的写作课程,但结果并未见得有何长进。反倒是囤积的课程越多,越是加重自己的焦虑,迷失在术的海洋里。
卢冶老师曾经说过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传递世界观,名流千古的大作家们,他们成功是因为其作品里都有一个稳定自洽的世界观。可是我到哪里去找世界观呀?
听了李善友教授的认知升级课,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敲门砖的影子。思维模型、第一性原理这些略带哲学韵味的词汇,似乎可以帮我解决困惑。如果对世界的认知统一了,世界观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这是本源问题,也就是道的问题。找到了道,世界也许会透彻一些。
王东岳老师解释术道之别:“术是你能驱动及支配什么,而道是你被什么东西驱动和支配。“
如果我能够提前熟知这些,就不会花那么多冤枉钱在报写作班上了!
“读史使人明智”这话看来不假,学完王东岳老师的课,再多读些史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