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头很霸道。
他骑着毛驴只带着一个老仆像堂吉诃德那样缓缓走在林荫小道。坊间传闻孙大人此番进京要清君侧。魏忠贤坐不住了,老头真的是来杀自己的?保险起见,他连夜进宫,跪在天启帝床前哭。天启就给老师下了圣旨。走到半道上的孙老头接到圣旨,皇帝命令他回辽东,他只得作罢回去了。这次进京,以贺寿为名,实际上要面见学生天启皇帝,他要弹劾魏忠贤。
凭借一人一驴再加个家仆就把魏忠贤吓成那样的人,你说霸不霸道。
先采访一下几个看孙老头不顺眼的人。
“请问努尔哈赤先生,您对孙承宗大人怎么看?”
“这个死老头非常坏,今天往我这占个一亩地明天往我这占个两亩地,占了就懒着不走,我没有红衣大炮,打不过他。”
“请问皇太极先生,您对孙承宗大人怎么看?”
“他不但占了我们家地,还把违章建筑修到了我家大门口。”
“请问魏忠贤公公,您对孙承宗大人怎么看?”
“他妈的,这个老东西怎么整都整不死。”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这句话出自《明史》。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以此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稳定固守现有的国土,是可以的。
说的就是孙承宗。
回顾他的政治生涯。
万历三十二年,榜眼;万历四十八年,帝师;天启元年,兵部尚书;天启二年,督师蓟辽。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八旗兵面前尽显颓势,锐气丧尽。孙承宗主政辽东之前,彼时关外土地连连丢失,明军连连战败,局势更是一锅乱粥。
面对这样的形式。两大主帅出现了分歧,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抚虏、堵隘”,辽东督师孙承宗主张“先守,后战”。督师的级别比经略高,再说孙督师还是当今皇帝的老师。他的主张占了上风。
具体说说这两大主帅的战略思想。
先说王在晋。“抚虏”,指的是收买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北的蒙古部落,使其不至于投靠后金,让这块区域成为战略缓冲地带,山海关西北边境就安全了。“堵隘”,指的是战线全线收缩,暂时放弃关外土地,重兵把守山海关,再加固这里的城防,明长城一线全部安全。东面是大海,八旗兵敢渡海,就抄了他们后路。
再说孙承宗。“先守,后战”,强调的还是一个战字。他一心要打回沈阳,收复辽东。他很清楚明军丧失野战能力,面对面交锋是干不过人家八旗,那就用城墙加大炮战术,得在山海关外修筑堡垒,一个一个修过去,每修一个就架起红衣大炮。直到把堡垒修到后金老家,炮口对准他们家门口为止。
这次大辩论,孙承宗赢了王在晋。之后,他修的堡垒群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关宁锦防线。
对于这条防线后世争议非常大,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是一个讲不清楚的东西。
讲不清楚我也要讲一讲。
关宁锦防线由两部分构成,南段叫关宁防线,从山海关延伸到宁远长100公里,由孙承宗打造;北段叫宁锦防线,由宁远直抵锦州也长100公里,由袁崇焕打造。整条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桥头堡,像一把尖刀直指后金老巢。
其实孙承宗的战略部署是防线只修到宁远为止,他反对袁崇焕打造宁锦防线。理由是进度太快,太冒险。
假如关宁锦防线被打穿,还有山海关在,如果没有这道防线,山海关被打穿,那么后金就可以长躯直入进攻北京。孙承宗要给山海关加个双保险。
王在晋认为,山海关根本不可能被打穿,把修建关宁锦防线的钱拿来修筑九边地区各关口,明长城更加稳固,长城稳固才是真的保险。
王在晋主守,孙承宗主攻。
天启办公桌上弹劾王在晋的奏折像乞丐头上的头皮屑一样多。
王在晋身为边境重镇的统帅,不但不谋划恢复辽东失地,反而还要主张丢去关外国土,实在怯懦无用。于是将其罢免。孙承宗全面负责辽东战事。
后金忙着打劫,还没有反应过来,明朝这边开始推进,修城拓地,步步为营,努尔哈赤回过神来,吓了一跳,发现孙承宗修了大城九座、堡垒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造甲胄、器械、弓矢、大炮等军器数百万。明兵军粮可以自给,再加上户部工商税和海税的支持,大有光复之势。
孙承宗政绩斐然,功盖当世,名震天下。
这支练就的军队绝大部分是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展现出了强劲的战斗能力。后世称之为关宁铁骑,是明末抗清的中坚力量。
作为东林党魁,他对武将的信任和包容是十分难得的,辽东这帮军头骄悍如毛文龙,爆烈如祖大寿,滑头如吴襄,智勇如曹文诏,刚毅如赵率教等都对孙督师心服口服。
天启二年,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里,袁崇焕第一次见到孙承宗,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孙承宗将自己的战略计划向袁崇焕倾囊相授,他们正式成为师徒。
孙承宗接手辽东前,明军一路溃败,从沈阳败到锦州,孙承宗一接手,战线维持在了锦州。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来袁崇焕的宁远大捷,一炮轰死努尔哈赤。宁锦大捷,打得皇太极满地找牙。
假如天启不死,阉党就不会倒台,东林党就不会翻身,党争就不会开启,工商税和海税就不会废除,明朝就有足够的财政收入。
烧钱的关宁锦防线就会延续下去,也许真的能耗死后金,那么就不会有之后的满清。
一切都是假如。
天启驾崩,崇祯继位。此时,孙承宗已经隐退。打理关外的是袁崇焕。
内部,崇祯打掉魏忠贤,东林党翻身,党争开始,废除工商税和海税,财政系统逐渐瘫痪,无法妥善解决西北旱灾,再加上横征暴敛,流寇揭竿而起。
外部,后金征服漠南地区,蒙古部落被赶到青海,嘉峪关以东山海关以西的任何地方,后金都可以集中兵力对明长城展开进攻,山海关不再是必经之地。毛文龙在皮岛驻军原本有效牵制住了后金,每次后金出动全家老小去抢劫,毛岛主就在后金的老巢附近抢劫搞的人心惶惶,让八旗兵抢个劫都无法安心,直到袁崇焕杀了毛岛主,皮岛牵制力量消失殆尽。
崇祯朝关宁锦防线成了毒瘤。朝廷只能不断往里面填银子,防线的战略价值逐渐丧失。
如果撤回关宁铁骑,放弃关宁锦防线,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此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轻易动不得,一动导致军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最坏的打算还是提前了,这一切是隐居在高阳的孙承宗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崇祯十年,皇太极派出了多尔衮领兵绕过山海关进攻北京城。此时的后金叫大清。清兵兵临高阳,七十六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奋战。
城破了,人被擒了。皇太极许以他高官厚禄,换来他的一句骂——狗臊奴。
清兵佩服他,不忍向他动刀子。他就悬梁自尽。死前朝北京方向下跪,拜的是万里河山。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满堂儿孙全部牺牲。高阳孙氏一族在大厦将倾遍地走狗的年代,全族殉国。
秉烛夜读《明史》,长达二百二十卷近千人的传记,开国第一勇徐达和常遇春在一个传记里,开国第一智刘伯温的传记里,有宋濂、叶琛、章溢,大明一哥王守仁的传记还搭配了一个冀元亨,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是和他的老师徐阶、老对头高拱同在一个传记里,袁崇焕袁大将军的传记那是相当挤,十几人挤在一起。
唯独帝师孙承宗的传记,只记他一人。
孙老头真是霸道。活得霸道,死得霸道,名垂青史也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