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人发完言,下面开始参赛选手上台表演,开始他们的思维模型呈现和展示。
第一个上台的同学,讲述的思维模型叫【反熵增】
首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熵增?
熵增说的是,任何组织在封闭的系统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架构不断的扩大,不断的臃肿,最后由于他的固话导致了整个企业的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最后走向死亡。
那么什么是反熵增呢?
反熵增,就是使一个企业不断的在开始的初始状态,也就是破局点,让他保持在Day1,而避免进入到失速点,也就是Day2。
说简单点,就是让这个企业保持青春活力,维持Day1的状态!
这个思维模型用的最好的就是(亚马逊)的贝索斯,贝索斯他的核心:拒绝封闭,开放系统,倒逼Day1状态,抵抗熵增。
接下来,王攀同学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是一名营销管理层人员,他讲述了进公司起,如何带领新人,带领一个个的小团队,开拓了625个业绩渠道,走向今天 的辉煌。说实在的,讲的太快都没怎么听懂,只看到在翻PPT,PPT60多页,看到眼睛都花了!
第二位同学上台,他讲的模型叫【组合式创新】
用了滴滴案例,讲述什么是组合式创新。
但是并没有讲,如何运用这个模型,以及这个模型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下面一群小伙伴 diss 他,他自己都被小伙伴diss晕了,越发搞不清楚这个概念要如何阐述清楚。
第三位同学上台,她讲的模型叫【单一要素最大化】
为什么要单一要素最大化?
任何一个产品,在进入市场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破局点开始,但是随着生存结构的复杂和变化,增长越来越难,直至到达极限点,而极限点的到达,同时产生失速点,所以我们应该在极限点和失速点到达之前,找到我们第二条曲线里边那个最有盈余能量的单一要素,将之最大化,也就是最有利于自己增长的那个,成为新的十倍数增长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这个极限点呢?
这位同学举了个例子,科研里面有四个最重要的点,她把四个点中,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点(文献)拿出来,用来做单一要素最大化,最终成功把自己这篇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外网站上。
当时没太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想,这篇科研论文发表成功,有达到单一要素的十倍数增长吗?
好像关联性不是很强???
同学们展示完,开始小组讨论这两个模型【反熵增】or【单一要素最大化】,讨论时间45分钟,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
我们组讨论的很热烈,但总感觉走偏了,神奇的是:不论哪位小伙伴走偏,我们的学习官【格掌门】总能把逻辑线拉回来,理顺了。 我蛮佩服她这一点的。有点类似于麓山分舵 甜姐,逻辑大咖。
最后,一张图总结,小组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