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田野散步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这一年多来担任八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的心得体会。八年级语文下册有篇经典课文叫《散步》,作者是莫怀戚。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在田野散步”,今天我就想以此为题,并以此为纲说说我们备课组的工作。
从“我”到“我们”——人和万事新
怎样的我?
接受备课组长的工作纯属偶然,原备课组长周豪老师是个极有才华很有能力的年轻帅气的语文老师,但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组长一职。彼时的备课组,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同时期末全市统考,我们因微妙的差距败给了九中。看着很多学科组上去领奖时,我们嘴上虽不说,但心里的失落还是有的,不是为了那点钱,为了心中那口气。回想暑假我们去九中监考时,被对方领导俯视甚至有点神之蔑视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再听到对方因为战胜了华南而奔走相告,放炮庆贺的消息时,牙都痒痒了。后来戴银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咱们备课组遇到了困难,需要大家起来挑担子,你愿不愿试试?”其实那时的我正沉醉在语文的味道里,每天过得特别开心,跟学生一起玩语文的日子特别享受,班主任工作也是处在火花四溅的时期。曾目睹原组长辛苦劳碌的身影,也曾耳闻老前辈们抱怨连连的声音。再反观自己,说话没技巧,做事没条理,想法多于行动,我能行吗?试试吧!另一个声音在说。也许这是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学着说话有技巧,学着做事有规划,学着行动力增强。
然而真正接受了这份工作,我才知道自己想得还是太少了。原来我只是在“我世界”里春风十里,沉醉不已,而在“我们的世界”里,却一边是海洋,一边是火焰。
怎样的我们?
这是怎样的我们?我盯着名单细细思量。我们有人才!戴姐是中流砥柱,豪哥是引领示范,建芳和建琴姐是经验丰富的好前辈,戎玉琴和徐建芬是踏实能干的好姐姐,天辉是我的同学也是徒弟有魅力有能力也有魄力,樊亦玲、郭蕾和肖飞年轻有朝气,也不缺乏才华。而我要做的就是理出一条线,把这些彩珠串起来。我想这条线应该是以心为经,用情为纬编织而成的,更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以及自信心。我向戴姐和豪哥请教,让他们在高度和深度上帮我把关,我跟戎玉琴和徐建芬商量,让她们在细节上帮我丰满。我让老教师尽量不被冷落,学会温暖她们,让年轻教师尽量拥有机会可以展现自己,学会激励她们。而我自己努力去做好自己,无论是教学上还是教研上,始终做一个上进的语文老师,保持内心的淡定从容。批评自然会有,照单全收,表扬自然会有,慢慢过滤。慢慢的,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成了一个团队在努力。记得去年期中统考时,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吐心中的块垒。
这样的我很小,也很快意,这样的我们很大,也很给力。
我们的“田野”——扎根这片土地
我们的田野是语文的田野,学生是田野上的各色植物。语文人应该怎样耕作好这块田野呢?作为备课组长是这块田野的守护人之一。有些地方土地贫瘠,有的地方土壤肥沃,有的地方生态环境良好,有的地方已经不堪重负,我该怎样让手上的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呢?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践,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第一:审时度势,物态多样——以写作为特色
华校语文组在王校带领下,写作教学颇有特色,学生也能写,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崭露头角。由于本人特别爱阅读也爱带着学生写作,首先干起了公众号——语文的味道,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之后戴老师的公众号语文像花儿一样也做得轰轰烈烈(目前戴老师把这个号转给了八年级语文组,让更多的语文老师在上面推送自己的思考)。再后来,豪哥凭着他的经验和才华,作文教学颇有特色,也给了我们好几次示范课。后来樊亦玲和王建芳以改作文为抓手,郭蕾老师以细节描写为突破,周天辉从作文公开课为试点,徐建芬和曾建琴坚守写作初心,肖飞老师用心改日记,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的田野开始变得物态多样,不管是花香果香还是青草香,我们都香得沉醉。
第二:尊重规律,顺时应天——让作业有效果
语文的学习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用以前王校长的话来说是语文是“养”出来的。怎么养呢?我们都说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实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纵观这些年的语文作业,充满着随意性,有的是练习,有的是日记,有的是抄词……家长也反馈语文作业最无法掌控。今年我借鉴了扬州市某中学的常规作业做法,进行了每天30分钟的读写赏练语文常规作业。读名著和名篇,进行一句话概括和积累赏析(好的学生还要求把这一句话背诵)。写日记,每天三百字。(大部分学生都不止三百字)第一周进行时,我们的老师很困惑,怎么做怎么批怎么评,我们进行集备时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让这个作业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有个性的改革,这样我们的作业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两周多试行下来,我们班上有个叫潘泽的孩子跟我说,老师现在写日记写得我都要上瘾了。为了让他们做事更有效一点,建议他们要快速写作,20分钟的头脑风暴式写作,用来训练他们在考试时写作速度慢的缺点。练字是每天大概一首七律的量,有的学生练字练的好,日记的书写却不太好,我们常常投影让大家评论,久而久之他日常的书写也有了方向。
开学到现在,我们的这个常规作业写得轰轰烈烈,学期结束时我们可以按照编号帮他们装订成册,自己取一个名字,这不就是青春成长记录册么?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期待的。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语文作业的改革让我们期待着田野上多姿多彩的春天。
第三:互相讨教,生态均衡——用公开课促成长
怎样让田野上的生态均衡?课堂是最重要的土壤。而公开课最能看出老师的治学问题,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回想这一年的公开课开设,我们真的听到了很多好课,也生发了好多次的思维碰撞。戴银老师的《城南旧事》导读,樊亦玲的《晏子使楚》,郭蕾老师的《心理描写》,周天辉老师的《昆明的雨》和《多角度立意》,肖飞老师的《导游词写作》,我也开设了《一个人的史诗——杜甫诗歌群读》以及《目送》阅读交流课。今年我的《深化立意和表达》曾建琴老师的《水浒传》导读都已经上完,并且把相应的课评发送到了戴老师的公众号上了。
我们的公开课开设始终围绕两个主题,一是写作二是名著阅读,一方面这是我们华校的特色,另一方面这也是目前语文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名著的阅读是我们华校语文组正在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我们的公开课,不仅要准时开,更要开得有质量有效果。不是去作秀,不是去完成任务,要让老师和学生在这堂课都有收获。每周三上午第二节上课,下午第一节集备时就围绕这个课题大家每人都要发言,发肺腑之言,可以是你的收获也可以是你的困惑。我做记录员,当场就把交流稿变成电子稿交给今天主评人,晚上她进行整合,结合上课老师的教案成为一份有用的资料,并及时推送在语文像花儿一样。
开始时大家都怕上公开课,戴姐跟我说,你做组长必须要第一个上,开始我也有点畏惧。但是著名特级老师王君曾说她把每节常态课都上成了公开课,她也说过我们要敢于死在公开课上。今年的公开课我就打了头阵,因为要南京上课,组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帮我磨课,特别感谢大家。在一次又一次的试讲中,我开始变得淡定从容,课堂清爽,语言清灵,可见公开课真的有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成长,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田野上的那些孩子们。
第四:团队作战,五谷丰登——把考试当成历练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梦想。我们都有诗意的桃花源,也都想满腹诗情教语文。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你诗意地生活,谁给你一分三率。谁给你发奖金呢?家长要能力也要分数,怎么办?语文要养,也要练。这学期在集备讨论的时候,我们通过碰撞把小练习和双休日检测进行了整改,合二为一,每周一进行检测,周二反馈,周五带回家反馈,以促进孩子周末在家语文基本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两次做下来,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学生没有机会拍拍找答案了,老师也能在周一就能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在接下来的四天教学工作中便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安排我在开学初就分配到每个人,并且要求三位中心组成员认真审核,保证题目的质量,绝对不能让考试成玩笑,考试就是考试,我们要分数。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会有机渗透各种题目的训练,把考点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每次考试结束,我们会请考得好的老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开始大家都还有所保留,我就先说自己的一点心得,后来就放开了,值得高兴的是,每次考试的排名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分差也不大,这说明,我们组的每个老师都具备考试的战斗力,我们相信如果坚持这么努力下去,五谷丰登的局面定然不远。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我们的老师,努力的老师。
散步——稳稳地向前走
散步不是跑步,是稳稳地走,走向语文教学的桃花源,那是学生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那是老师享受在语文中的歌声,这也许是我的一种理想。我特别喜欢《散步》里的那个句子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在最近做的一篇《父亲的背》的散文里,我背着父亲去医院时回忆起父亲背爷爷看病的场景,我想这就是一种生命的轮回。而我的成长也是前辈们一个一个“背”起来的,从王校长到贺俊良老师,从任华军老师到谢柏林老师,这些老大哥们总在关键时刻给我指点,从不嫌弃我的浅薄和稚嫩。还有我曾经的师傅孙海英老师,孙丹红老师,还有蒋奇红老师以及我现在的师傅戴银老师,总是夸奖我鼓励我,这些姐姐们从来不嘲笑我的无知和简单,我想是因为自己幸运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师长。但是成长之余还要传承,接下来我更要稳稳地走下去,像他们“背”起我一样“背”起下面年轻的一代。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稳稳地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