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学问的人常常使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自诩学识渊博。事实上,天文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而地理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地理知识、利用地理知识,掌握了地理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了解土壤演变、寻找矿产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等等。由此可见,地理知识对我们人类发展意义极为重大。
在传统的中学地理学主要包括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及防御,以及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变化规律。事实上,地理学的范畴更为广泛,百度百科认为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由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获得者领衔编著的《地理学与生活》则认为地理学的内容更加宽泛,不但包括传统意义的自然地理学,还包括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以专业的知识、精美的图画,对地理学涵盖的方方面面内容进行了展示,在引领读者窥探地理学的奥秘的同时,引发读者对地理学的深入思考,让你既了解了世界,又认识了自己,更领略了地球之美。
地球之美在于空间的多样性。
地球表面没有两个地方是完全相同的,地球表面也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随着建设作用和破坏作用的持续交替进行,新的地貌不断产生,旧的地貌不断变化,形成了全球各地形形色色的地貌特征,研究地貌故事,能够让我们了解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它们与气候、土壤、职务和动物生活、地貌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的大气温度、气压变化、杨柳、降水,塑造了不同的土壤和植被,更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季节、层次分明的植被覆盖以及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地球之美在于文化的多样性。
书中指出,文化是地球自然环境中像地形、气候和其他方面那样的区域分异的一部分。建筑物、耕作方式、语言以及政治组织等可见的和不可兼得文化迹象是印发地理研究并作为地理学主题的空间多样性的要素。文化的区域差异导致了变化多端的人文景观。作者俏皮的指出,文化的区域差异导致了变化多端的人文景观的微妙之处,就像对巴黎、莫斯科和纽约等城市的不同“感觉”,其强烈对比就像津巴布韦农村和美国中西部商品谷物农场一样明显。此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科技造就的人文景观更是千差万别,神态各异,构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景观。
地球之美在于政治的多样性。
《地理学与生活》指出,空间政治组织的进程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从部落到王国,人类群体都提出领土要求,都要把自己组织起来并在其领土范围内管理自己的事物。文化地理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地球陆地表面几乎被划分为单独的国土单元,这些国家形状各异,有乌拉圭式的紧凑型、缅甸和泰国的蝌蚪型、挪威和智利的狭长型,还有印尼、巴基斯坦的松散型,等等。任何一国的大小、形状和区位,综合起来就有别于其他国家,而这些特征也影响着各国的力量与稳定性。
地球之美在于经济的多样性。
看似各自独立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模式,实际上是单一实体中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很多生产方式起源于随空间变化的物理环境背景。例如,潮湿热带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在中纬度地区的农业系统就不存在。矿藏分布不均使得一些地区和国家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而有些地区却一无所有。林业和渔业也依赖于其他自然资源,其存在、种类和价值的分布也不均匀。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一体化模式的覆盖,已经不能允许与世隔绝的国家经济体存在。一个世纪前发生在爱尔兰岛上的马铃薯因为枯萎病,不但影响到本岛的经济,更影响到了各大洲的经济。尽管存在语言、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差异,人类在经济上仍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太史公自序》有句话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是说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地理正是一门这样的学科,而后浪出版社的《地理学与生活》,不但让我们了解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更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本书已经超越了教科书的范畴,更具有启迪智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