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教育界兴起了一个新词——“积懒成笨”。
所谓积懒成笨,就是孩子长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慢慢地,学习就跟不上了,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有位同仁这样总结: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因为有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最终成绩远远超出老师和父母预估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在同等水平,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奋。
专家们给出五条建议:
1.不纵容孩子偷懒
过度宽容、接纳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2.坚定教育态度给孩子设底线
要想教好孩子,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不要做“好好先生”,那会让孩子对自己没要求;
也不要态度摇摆,那会让孩子讨价还价;
更不要太过强硬,要求严苛,那会给孩子造成压抑感,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父母应该是态度温和、要求严格、立场坚定的。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位资深班主任是这样分析的:
“家长直接辅导孩子做作业,会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过程,每做一步都等着家长提示。
而且在这种压迫和恐惧感中,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专心写好作业了。”
是的,父母的过度干预,不仅会打扰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不能自己动脑思考。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辅导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
告诉孩子答案,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一遍遍“教”孩子,不如提醒孩子做作业前先复习;在孩子写作业时叽里呱啦,不如安静下来让孩子专心学习。
家庭教育应有的内容,是父母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孩子作业的答案。
4.说教千万,不如抓好习惯
“积懒成笨”这种现象,靠说教是说不通的,必须从根源处改变孩子的行为。
首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什么”。
其次要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学”。
还要告诉孩子,怎样才“学得好”。
5.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陪伴,才是给孩子最润物细无声、又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在陪伴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就不会懒惰,能够自主学习;
在陪伴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做好引导,孩子就能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所以即便父母再忙,也不能缺席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家庭的教育。
唯有用心陪伴,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给予孩子最需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