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借此书来教育孩子们,然而看完后,感觉这本书是没有办法给孩子们推荐的,原因很简单:太啰嗦了,估计孩子们没那个耐心。
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举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在音乐、舞蹈、体育、象棋等多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的真实调查案例以及试验案例,并反复阐述天赋固然重要,但是有质量的练习(就是所谓的刻意练习),才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几点是想拎出来洗洗的:
一、作者想论证“一万小时”是谬误的,并且举出了“沙堆悖论”,然而,一万小时定律并非指向那种简单重复或无质量的练习,故此,作者的论据是在于把论点放偏的情况下去开展阐述的,从而使结论不太可靠。毕竟,我们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成功。
二、刻意练习的“刻意”阐述得不够具体,相应的案例也只针对一两个行业来反反复复地说,在各行各业的样本还有所欠缺,因为论述不够,然后又用这样的标题来吸引大众,难免有“标题党”之嫌。
三、当作者写道,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然而,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并没有继续往下阐述,如何练习,才能使自己拥有长时记忆的能力?或者是详看XXX著述等建议,可惜没有。这种点到即止的写作习惯很让人烦躁,当然也许是本人过于苛求了。
四、作者没有搞清楚阅读的人群,如果定位青少年,那么文字应更简洁与有趣,如果定位中老年,那么文字的节奏需显悠闲一些,当然这里也有翻译者本身的文字功力问题,但从总的表述方向来看,有点“老少不宜”。
当然,此书仍有很大的可取之处,比如:
一、关于天赋
犹如陈胜、吴广之口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醍醐灌顶,彻底把认为自己无天赋从而失去进取的人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当然病入膏肓的除外)。
“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甚至有不少案例显示,天赋只是在起步期有作用,而在往后漫长的练习过程中,天赋所起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弱,甚至有天赋而练习不当还有可能被普通人通过刻意的练习而超越。更激动人心的是,当年莫扎特的完美音高及其幼儿作曲能力,在日本人的测试案例中得到证实,普通孩子经过一定质量的练习后也能达到当初同等年纪时的莫扎特的能力(这个建议不要全信),那么,天赋是不是可有可无呢,我认为这里要吸收的能量是:发现自己有某方面的天赋就不要浪费,需要更用心地去做有质量的练习,使自己优于旁人;而发现自己没有某方面的天赋但又爱好的话,那就努力多些,投入大量的刻意的练习后,总能得能某种程度的提高。
二、关于心理表征
也许学过心理学的人们会对这个词有所接触,然而对普罗大众来说,这个词很新鲜,值得好好了解一下。
什么是心理表征?(详看第三章)
它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作者说,就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的脑海里出现的那个似笑非笑的画相,就是蒙娜丽莎在人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又比如:遇到一个病人同时有耳痛和瞳孔小的症状,尽管我们之前已经在课本上学过“霍纳综合征”的理论知识,考试也经常考这个概念,但是当在实际中见到这种情况,由于没有建立相关的心理表征,可能觉得这两个症状并不相关,因而根本就想不起这个疾病。但你的老师可能很快就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出正确诊断,这就是他的一个心理表征的表达。
就像是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数据库,想在某个领域的心理表征更出色,就多储存那个领域的信息,以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心理表征。
(而在作者后面的观点中,谈到了熟手的医生有时还不如刚毕业的,就是因为过于执着于以往的经验,那这个心理表征有时候也不能都是正面的了。)
三、怎么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第1步:寻找一个好的导师
他们知道学习某些事情的最佳次序,理解并示范正确的方式来展示各种各样的技能,可以提供有效反馈,并且能够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能够让你保持热情,且快速进步。如果没有导师,你可以自己设计练习方法。或者进入第2步。
第2步: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这里要注意的,一是让自己要足够专注与投入,因为漫无目的的重复,收效甚微,进步很慢。二是,在较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练习,比起更长时间投入70%的努力,效果更好。
第3步:保持动机和精心设置目标
这两个点,旨在帮助你一直前进,因为重复练习的过程与阶段性制定目标,这些是比较枯燥的事情,你需要动机、精细设置目标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四、不想成为大师或专家,刻意练习就没意义了吗?
个人感觉来到全文的98%时,才是发现刻意练习的意义。
”即使是那些没能抵达某个行业或领域最前沿的人们,依然可以乐享掌握自己人生命运和提高能力水平的挑战。当刻意练习成为人生中的常态时,人们便会拥有更多的自愿选择和满足感。“
我更愿意理解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其实我更希望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刻意练习的观念,从而去找寻自己领域中刻意练习的方法,然后把成功的经验整理成册,这些就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财富。
由于此书过于冗长而无趣,所以有点囫囵吞枣,笔记也没有用思维导图做个“骨架”说明,所以各位看官请降低要求,并且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看了此书的人发表不同意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