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朋友圈中各种0元和免费课的招生海报再次出现
可以说每一张海报都挑动着各大中小教育机构本已紧绷的神经
我也专门去询问了一下家长学生和老师朋友们,得到的明确答复是中小学目前绝大多数都已经有了复课计划安排,包括校历也已经制作完成。
这是一个好兆头,毕竟学校都已经准备全面开课了,那么教育机构的全面复工也为时不远了。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今年的寒假不仅长,而且烦。为了保证课业计划,学校统一采取网络直播课堂的形式授课也让过去倡导“课改”的专家们有了一次难得的实践调研机会,笔者专门咨询了一位业内专家,得到的结论是:“网络课堂模式是一次创举,是真正有效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常态化直播教学将是未创新的重点。”
业人士,也许是我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一样,或许是笔者本身还没有到达他们业内专家的那种思想维度,因为就笔者个人而言,公校推行网络课堂模式是为时过早的,而且事实证明是不符合现阶段学生实际的方式。
为什么笔者觉得不符合学生实际呢?关键一点在于网络课堂你不能没有网络,其次网络课堂的硬件配备手机或平板你必须要有,也就是说网络加移动端设备是公校推行网络课堂的标配,缺一不可。
那么现实情况是什么呢?贫困地区的情况就不说了,毕竟都说是未来的事,未来一定会更好!那么我们来说现在的一二线城市情况,标配硬件不做考虑,但网速和移动端的配置却是一块背离教育初衷的体现。
这就好比是手游中你技术再高,你也没办法在三位数延迟和个位数掉帧的情况下与其他玩家同台竞技,事实也证明了网络直播课堂是会受到网络波动以及移动接收端的配置影响直播效果。原本在教室知识即时接收能力就差的同学,你要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还不如直接旷课看回放录像实在。
但录像你又不能及时与老师互动,一旦知识成为了单向传输后,你教育的目的又在哪里?所以就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和低维度家庭情况还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我担心一旦这位专家的高维度思想被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人接受,那么本该作为实现人生逆袭的教育也将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阶级壁垒。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学生这个群体本身不可控,特别是小学生,你不可能说要求大家按照课时安排准时准点地坐在自己家的书桌前听着老师的指示做着老师要他们做的事。
以上还只是停留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讨论,其实中间还有很多与“可行性”相矛盾的现实情况,这些内容我们这些低维度的人其实都了解,这也是决定了众多中小教育机构赚钱的现实条件。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更低维度更低层次的内容,笔者准备把这部分称作资源垄断。
教育的狂热追崇,比如每天上课只上半天,没有家庭作业,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之类的。但其实你们都只看到了表面,在西欧国家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手段,为什么国外的名校都是私立的?因为对于政府来说,普通人只要接受普通的教育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社会当作一个大工厂,工厂每年都会有培训计划,对外宣传是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人才,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
教育的狂热追崇,比如每天上课只上半天,没有家庭作业,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之类的。但其实你们都只看到了表面,在西欧国家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手段,为什么国外的名校都是私立的?因为对于政府来说,普通人只要接受普通的教育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社会当作一个大工厂,工厂每年都会有培训计划,对外宣传是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人才,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
可一线工人接受的培训往往是简单易懂的生产技能培训,这部分内容学起来特别轻松,一天只需要半天就能够全部掌握,然后下午给你实际操作加深肌肉记忆,如果这期间你愿意再花点时间动动脑子想怎么改进技能或者学习其它生产技能,你就可以成为工人们中的佼佼者,也就是生产组长。
这就是大多数西欧普通老百姓的情况,这一代乃至下一代因为接受的教育都是普通的大家都有的,接受的知识大家也一样接受,所以这类人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薪水,喊着差不多的口号,最后沦为差不多的人。
而同一时间中层的一些领导接受可都是些繁琐且有一定难度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面非常的广,下至礼仪培训上至原子弹制造,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为以后工厂做大做强后拓宽商业圈打基础。
为什么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行为举止,说话谈吐极为苛刻?笔者曾有幸前往一位业内朋友中品茶,朋友的孩子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就能够非常熟练且优雅地摆弄茶具,说起来都令人汗颜,笔者到现在为止对于茶艺的了解还不及那位初中生的一半。
这扯得更远了,回到网络教育这部分来,网络教育其实本身有一种教育分层的特质,上一层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时间资源和经济资源。时间除了自己的时间以外还有父母陪伴的时间,不要相信那些越有钱越孤单越忙碌越没时间陪孩子的言论,这些都是指高杠杆率的伪高收入家庭群体,其实他们和低收入家庭一样,经济状况岌岌可危,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会瞬间打破苦苦支撑的平衡,只不过两者现阶段的表象不同。
上层家庭因为拥有更多的时间资源可以关注孩子的教育,同时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去帮助孩子实现“新教育”所要求各项指数的提升,比如之前说到的人文知识素养的提升。于是他们就很支持这种教育模式,因为传统的课堂授课限制了孩子的眼界,他们不能带她去发现世界。
而其他的家庭只能够要求孩子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网络课堂中教师安排的作业即可,其余空闲时间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忠告”乃至“警告”不要玩手机,抱怨网络课堂让自己的孩子更加肆无忌惮,每天抱着手机自己无法监管,最后一遍遍强调别人家的孩子既自觉又懂事。
孩子其实也挺无奈的,你不能带她去实现她的奇思妙想,那她只能在网络中去找寻她的天马行空。
教育的本身并不是一种可以物化的载体,即便没有网络课堂,也会有其它的课堂。关键在于设计教育的人站在什么样的维度,他眼界中所认知的家庭群体,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