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者表达的内容,与听众接受到的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举个例子,律师在做法律研究时,第一步是理解所研究的法律问题是什么,这需要接受问题的律师清楚问题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细节。
但是,交代问题的合伙人通常对问题背后的经济背景、法律环境和客户的意图更为了解,由于个人忙碌或者不了解律师的经验程度,在叙述沟通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这时,如果律师没有听懂问题,或者没有明白问题的范围,不知道如何进行法律研究,但又因为各种原因保持沉默,那么最终的法律研究成果很可能不尽人意。
这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低效率的。
合伙人在交代问题时,想要律师做出一份好的法律研究报告,就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假定我是那位律师,合伙人要如何表达,我才能听得更详细,更明白。
重要的不是你说的话,而是对方所听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讲述以前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案例,以供对方参考;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形式,将当事人的委托情况一一道来,让律师对背景信息和客户的意图印象更为深刻。
如果是接受问题的律师,在没有明确问题或者不懂得背景时,应主动询问。可以通过复述问题、询问项目进展、索取相关资料、假设研究范围等等,来与合伙人进行确认,或者也可以自先考虑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后,将问题缩小再向其确认,也是较为合适的方式。
沟通需要两方互动,想要让对方记住你的观点,就需要站在对方立场思考怎样去表达,想要听全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则需要及时询问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