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项统计:三月份的杭州,竟然有约11%的白领处于离职或入职状态。 这个数据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不过打听了一下前同事和周围朋友的情况,惊讶地得知大概有四分之一处于求职状态。虽然数据统计不一定准确,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人就业的流动性的确很高,频繁地更换工作很不利于职业发展,今天就来讲讲我的血泪教训。
2015年6月份毕业至今我已经换了三份工作。离职时失落的心情,待在家的不安全感,应聘时候的焦急……这些我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吃一堑长一智,今天表达一下我的择业观点。
一、大公司or小公司?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两个选择是——去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大多数人说大公司福利好,工作也稳定。不安分的人说小公司虽然待遇不如大企业,但企业发展快,学习和升职的机会多。
我对于创业特别感兴趣,都没去校招会听大企业的宣讲,就直接选择了小的创业企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发展迅速的SaaS企业做销售。听完宣导会我热血沸腾,抱着做销冠的信念当天就加入了这家企业。企业发展迅速,两个月时间从最初的几十人扩招到了几百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非常混乱,人员流动性很大。由于缺乏业务技能和一个良好的心态,我呆了三个多月就被淘汰下来。比较有意思的是,同时入职的同事中,我算是较晚离开的。
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困绕着我,匆忙之中我又选择去一家大学生兼职平台做新媒体运营。这家年轻的企业被互联网泡沫“催熟”,在我入职不久前获得千万级的融资,我想能跟着这样年轻的企业快速成长也会收获很多。
企业CEO和主管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更致命的是业务没有可持续性。不久后企业挖来了一个姓赵的连续创业者做产品经理,赵总在我状态最低迷的时候来管理我,从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团队协作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一个多月后我找到了工作状态和信心,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不幸的是年底企业大裁员,一天之内一大批人拿着微薄的补贴被劝退,其中就有我。因为我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了部分技能,接下来找的工作我收入翻了翻,也做了整整一年。
身边的不少朋友去了大企业工作了近两年,现在他们辞职再找新的工作。当然还有一直待在大企业的做研发的,享受着稳定的工作,以及一年一次的升职加薪机会。在小企业里得到快速提升的小伙伴也有,只不过数量较少。
所以综上所述我想说企业规模大小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本质问题是企业的管理以及所处大环境。2014~2016年大批打着“改变世界”口号的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松出现,不少没有管理能力和稳定业务的企业拿到风投的钱后急速扩张,然而火热的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就步入了资本寒冬,有关创始人跑路、企业倒闭的新闻不断。我还算是幸运的,一个朋友觉得小企业机会多都去了小企业,15年毕业至16年底他已经换了五六份工作,2017年他留在了家乡。
综上,我想说入职前请你三思,这家企业的业务持续性、创始人以及团队的管理如何?(一般来说能到C轮的企业都不会太差)再者再看待遇福利。这是对自己的长期成长以及生活保障的负责。
二、一个人的主管你乐意做么?
在创业圈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拿两个人的工资干三个人的活!今天我想从待遇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反驳这句话。
一般来说创业企业对于职场菜鸟开的工资压得很低很低,所以不要想着多干活干杂活就能多拿钱,除非你能力突出以及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大公司会开出更有诱惑力的条件欢迎你。
干三个人的活是好事么?在我看来大学只是打开了你的眼界,而真正的能力是在入职后锻炼出来的,很多人走路都不熟就被迫负重奔跑,这更多是一个灾难!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失去了知识技能的深入探究,而成为专业人士是需要花时间去沉淀积累。试问:一份工作60分也是完成100分也是完成,你更喜欢哪个呢?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智商,而是对待事物的认知深度。事情做多做杂后就不能做专,长期看来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所以我想问你?刚毕业一个人的主管你乐意做么?
三、别傻了,有冲劲,肯实干是不能立足职场的!
曾经的我只会傻傻地埋头苦干,不怕吃苦,再苦再累也不抱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一年到头能取得一些成果,也会发现到自己有进步。但是看看飙涨的房价,才发现这点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用一年时间就可以实现蜕变,而大多数人还只是原地踏步或者前进一点点。疯狂努力的人很容易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他们想花更多时间来提升自己,其实那只是用形式来营造努力的表象以让自己满足,这是一种没有方法和策略的行为。
人的行为分为三部分: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学习是需要跳出舒适区,用新的方法去做事,是要从心理到行为都作出改变,进化带给我你们的本能就是呆在舒适区,比如低水平勤奋。所以可以想象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要想蜕变就要跳出舒适区,要从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工作效率这三方面进行改进。
公司是一个团队,要积极融入这个团体,就需要你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从工作沟通和业余生活两方面入手,逃离舒适区,打破你和同事之间的陌生感,让彼此都产生好感。打好这个基础对于你日后的工作会有很多无形的帮助。
白领所从事的工作一定不是机械性的体力活,所以在做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着如何去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很多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干十年仍旧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而同样的工作有人做三年就能成为该领域的意见领袖拿着百万的年薪。我是做新媒体运营的,年薪不过十万,而同为九零后的李叫兽已经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所以跳出舒适区,去尝试更高效得方法和学习最新的知识去工作才会让你越来越值钱。
两年的教训写成了今天的文章,也许你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分享出来,因为这也是帮着我逃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