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没有谁能忍受分离的痛苦,但是也没有谁可以逃脱。人生所有的离别都是蓄谋已久。
小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爸爸经常不在家,他必须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以此负担家庭的生活。每次他离开的时候,我总是会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看着他,直到他和妈妈之间的相互叮嘱结束,我才迅速跑过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他总是会很开心地回抱我同时告诉我一定要乖乖听妈妈的话。我总是会立马点头答应然后在他走后又反悔。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孩子们会在和父母离别时给他们送自己写的卡片,并告诉他们上了车之后再打开。我觉得那是个表达心意的绝好方法,于是到下一次爸爸离开时,我就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心意,并把那一页撕下来,折好,用胶片粘好,送给爸爸,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在他耳边偷偷说“一定要上了车再看哦”。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还真是傻傻的可爱,却又惹人心疼。
长大了一些,我渐渐开始习惯了与爸爸的分离。只是离别这种事永远不会结束,谁也不能避免。中考我发挥得比较好,去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开启了我人生第一次的住校生活。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住校是一件非常普通简单的事,但对恋家的我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接受。记得刚去报道那会儿,我妈帮我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我们俩一起找个寝室都找了大半天,累得满头大汗。妈妈帮我整理好行李便要离开了,我坐在床上抬眼望着她,说:“就要走啊?”“是啊,等下还要去上班呢,你在这里要好好和室友相处,不要和人闹矛盾,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知道吗?”“嗯嗯,那……你路上小心。”我想再和她说说话,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一直傻傻地看着她离开。她的背影在我眼中消失的那一刻,我心里仿佛缺了什么东西,想伸手去抓住它,却只能抓到一团空气。我感觉喉咙有些哽咽,哽得我难受,连带着眼睛都有点痒。
思念从看不见她的那一刻开始萌芽。每天晚上,我都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先是一滴泪从眼角滑落,然后眼泪开始盈满眼眶,流满脸颊。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无声。我也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这种悲伤,就好像不小心溺水的人,落入水的那一刻,整个人都被水紧紧地包裹着,挣脱不开,难受至极。后来,我渐渐把这养成了习惯,一有事就躲在被窝里哭,或许是想借此发泄情绪吧。
现在的我还挺感谢这个习惯的,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怎样让自己去舒缓情绪。记得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阅历,全部写在眼睛里,我的眼睛从清亮到沉浊,所经历的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伤害和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是啊,真正能让人成长的不是所谓的和风细雨,而是那打得人生疼的狂风暴雨。那一刀又一刀的雨剑磨练出一个更好的我们。
与家人的告别只是身体上的离别,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是则心灵上的离别。心灵上的离别不是悲伤的,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焕然一新的喜悦。初中时候的我总是呆呆傻傻的,胆子也小,从来不敢上台讲话,不懂如何拒绝别人,不敢轻易麻烦别人,因为一些小事就会特别烦恼。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糟糕透了,所以就特别自卑,更加内向了。有一些喜欢开玩笑的同学还给我取外号,让本就敏感害羞的我陷入了更深的地狱,就好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怎么飞也飞不出去。上高中的第一天,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我试着上台演讲,主动和同学交往,积极与老师沟通。后来,我当了课代表,进了礼仪队,参加了啦啦队,成了班级晚会主持人。我可以大方流利地站在台上讲话,可以不动声色地拒绝别人。我成了别人眼中自信,努力,高情商的女孩。开始有人羡慕我,向我学习。那时的我才明白:没有人会同情你的差劲,只会羡慕你的优秀。人要向前看,要学会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我们没必要急着去证明自己的成长,你的心自会告诉你:你长大了。
国庆去市区逛了逛,回去的路上天已经黑了。 本来想拦个车回学校,却因为和司机师傅价钱没谈拢而放弃了。当我坐在公交车的椅子上时,我心想:“值,太值了。”我不赶时间,但坐公交比出租车便宜几十倍。我觉得自己赚了。如果是之前的我,一定是选择坐出租车回去,因为不想看到司机师傅嫌弃的眼神,不想面对讨价还价的尴尬,不懂如何拒绝的优柔寡断。心灵的成长能带来的不仅是外在的美丽,还有内在的智慧。我扛住了离别的伤害,也获得了它带给我的好处。
公交车上很多人,但我很幸运地坐上了椅子,还是靠窗的。我扭头转向窗外,把自己与人群隔开。晚风习习,吹起我耳旁的碎发。我感受着它带给我的凉爽。窗外,灯光把树照得五颜六色,路上行人神色匆匆,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家。想到这里,我本以为我会挺伤感的,因为我并不是他们归家行人中的一个。但我没有。经历了许许多多离别的我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习惯了没有家人在身边的孤独,习惯了一个人做事的安静。我的内心毫无波澜。我曾问过与我特别交好的一个老师:“老师,为什么我不害怕一个人了?”老师欣慰地告诉我说:“你长大了。”我们都是被生活的离别逼着长大,学会成长。
成长的路上,总是点缀着各种各样的离别。当时,我们坚信离别是为了重逢,所以,说了再见。其实,世界太大,那些当初说的永远不分离的人,一次分开,就可能后会无期,天涯两忘。再见,其实不是告别,而是一句承诺。高一时我曾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我们做什么都待在一起,有什么都会相互分享。她会在我难过的时候第一个跑来安慰我,我也会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立刻陪在她身边。有一天晚上,我们在晚自习后一起去操场散步。那时我们快要分班了,我很伤感地问她:“如果分班了我们还会像现在一样这么要好吗?”她看着我笑了笑,说:“会的。”我曾天真地以为就算以后分了班,我们的感情也不会变。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从见面就相互打闹到渐渐只是点头微笑,我才发现现实的残酷。其实最终磨灭感情的不是矛盾,而是时间。在那些没有对方参与的日子里,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再相互陪伴。离别终究是要来的。
宫崎骏曾经说过:“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对于我来说,比起生离,我更害怕的是死别。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爷爷的去世。在我印象中爷爷的身体一直很好,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会离开。后来有一次他不知道怎么就发了烧,一开始家里人以为就是平常的小病而已,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妈妈发现爷爷的烧还没退,就马上带爷爷去了医院。后来中间发生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只是每次去医院看爷爷的时候都觉得他瘦了。我问爸爸爷爷为什么还不出院,爸爸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快了,快了。”之后的事情发生的很快。从医生告诉爸妈爷爷得了癌症到爷爷去逝也就只半年多的时间。那段时间,爷爷的病床前总是摆满了十多瓶不同的药,吃完药他会偷偷地和我抱怨吃药太累太苦了。还有他的手,每天的打针让他的手变得又青紫又肿。更严重的是,他的背上开始长又大又黑的泡。看到爷爷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在背后偷偷地流眼泪。我们能阻止一个人的离开,却阻止不了一个人的死亡。我宁可经历十次离,也不想经历一次死别。爷爷去逝后,与爷爷有关的物品越来越少,后来只剩一把孤零零的太师椅。记得以前爷爷经常坐在上面听曲,一坐就是一上午。爷爷走后,奶奶便把它搬进了房间。每次我早起时,都会看见奶奶坐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那把椅子。我想,这便是古人常说的睹物思人吧。生离死别本是世间常事,以前不懂,现在却明白这玩意最是伤人。
诗人范云在他的《别诗》中写下: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人生总是在相遇和离别中不断变换。我们不知什么时候会离开,因为,所有的离别都是蓄谋已久。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