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离愁的滋味,而今每逢佳节倍思亲。
国庆小长假也是一段令人欢喜愉悦的日子,从假期前急切的盼望,到假期里的兴奋甚至于假期后的回味都让人感到无比的充实快乐。你可以抛弃所有的烦恼和不快,离开还未曾有过归属感的异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跟家人团圆,和朋友相聚,珍惜着每一次的重逢。我想,在外漂泊的游子大抵有这相似的感受吧。
我们都热爱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热爱着含辛茹苦翘首以盼的亲人,也热爱着家乡独特的美食风味……可终究选择的还是背井离乡,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异乡人的行列。有些已经扎根异地,成家或立业,归入当地的户籍管理中,还有更多的是因为就业、住房等生存问题引起的漂泊一族,在一线二线城市正为生活努力打拼,极力的想融入到大城市的生活,这是很多八零九零后的选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替代后,虽然提升了双向选择的自主灵活性,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奔向大城市,这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人口、环境、社会等问题也应运而生。一个城市的自我承载能力有限,但越来越多的人将目标锁定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否认清就业形势,是否具备实力在这稳扎稳打,似乎硬要强迫自己跟随漂流大军蜗居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来,但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长期漂流的挫败感、无助感会让人身心疲惫,忧郁彷徨,生存问题解决不了,何谈理想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很多毕业生包括自己在内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奋斗,一味的坚持留在某个城市?是这里的就业机会多,还是被大都市的繁华所吸引?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还是虚荣心在作怪?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还是对故乡的抛弃遗忘?大城市实际不比家乡的小城市更需要我们的建设,乌鸦都知反哺,何况从小就受到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等传统美德教育的我们信誓旦旦将来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回报家乡。今天看来,再不敢大放厥词报效祖国,只扪心自问是否报答了寸草春晖之情,再不敢扬言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只反思是否真正为故乡做过贡献。而在他乡,深刻体会到的是穷则独善其身,如此而已。
家乡再小,也是我们温暖的家园;家乡再穷,也有我们幸福的记忆。当我们在这片土地长大开始挥动自己的翅膀后,家乡落后的面貌其实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用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建设改造,更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学以致用来提高生产效益。而此时家乡面对我们做出离开的选择反倒突显了她的无私和宽容:飞吧,去追求你想要的幸福生活,空闲时记得回来看看,或者累了倦了,这里依然会给你一个温暖的依靠。漂泊在外的人常常身处异地,心系家乡。抬头望明月,仍叹月是故乡明。他乡遇故知,亲切感便顿生。乡愁也会在每个失意困惑的日子愈演愈烈,要问为何不踏上回乡的路程,百般无奈尽在不言中。
换个角度看,家乡的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匹配的待遇,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选择回乡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在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障这些供给之前,需要更多的有为青年放弃个人的利益回到家乡,勇于开拓,将青春的汗水洒在这片热土,奉献给家乡。
漂有漂的理由,漂有漂的无奈,当在异地无助彷徨时,请不要持续的纠结,故乡会伸开臂膀欢迎孩子们的归来,这里也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