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上回说到,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在37岁时开了家特别的书店
店里珍藏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运动、文化艺术的绝版书,以及一些作家的首版印刷古书。这个绝对是“小 众”的市场。
他想了个主意,让车里摆上书,开出去,成为流动书屋。
他将自己书店里的书籍数量控制在两千本,为什么只有两千本呢?“这是一个人能读能通的量啊。”每一本他都读过,随便拿起一本问他,他都能跟你聊一聊。——每一本书只有他自己阅读后,感动了、理解了,才会被放上书架。因此,这些书或新或旧,都有自己的性格。
慢慢的,书店的生意和知名度越来越好。
松浦41岁时,第一次就业,接下烂摊子,出任《生活手帖》新总编。《生活手帖》,那是一本在日本非常著名的杂志,1948年就创办了,几十年来就像空气一样渗透进日本人的生活,辉煌时期单期就能卖100万册,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已垂垂老矣,销售量很差。松浦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该怎样调整战略、改变策划,增加杂志销量。他唯一确定的是,要把每本杂志都当人一样对待,它有自己的个性,所倡导的精神,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一本杂志就是一个生命,值得被认真对待
那一年,他所有坚持的生活美学,终于在一本杂志里展现到了极致。他没有激进地大换血,继续坚持60年不接广告,注重读者纯粹的阅读体验;他认为,真正的赞助商是且只能是读者,杂志的每一页,都要让阅读者感受到制作人的体温和笑脸:“一词一句都要仔细看是不是合适,审核到最后一秒。”
他保留创刊以来的插画封面,只是色彩协调得让人看了有满满的幸福感。“用对人的态度,就不可能粗暴起来。”松浦说,“务必要确认杂志的每一页是不是可有可无、能不能让人幸福。”
松浦重新定位目标人群为三四十岁女性;花三年时间慢慢地更换编辑、读者。三年之后,反对声消失了,单期销量上升到16万多。
他的努力使这本杂志品质上乘,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美学伴侣,一跃蜕变成发行百万册的殿堂级生活宝典……
而他对杂志的态度,更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现那些生活中视而不见却十分重要的事,在每一天的巧思妙想中都可以发现新鲜事。
他自己这样,也鼓励员工这样
“编辑摆在第一位的就是生活”,唯有悦己,文字才能悦人。
编辑们的“选题会”是每天3点的下午茶时间,所有人跑到小房间里,纷纷拿出自制的点心、果酱,
每个人分享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事,培养大家对生活之美的触感。喝茶功夫选题就诞生了。
关于选题,他们不会跟你普及新奇古怪的东西,
但会教你为爱人料理一份可口的便当,或编织一双经典又温暖的长筒袜。
在加班成风的日本,《生活手帖》编辑部不用加班的消息已圈内人尽皆知,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周末绝不加班。他鼓励员工去寻找美食、与家人同聚、和情人约会,赏花、观影、发现生活的乐趣,玩味生活中细小的美好。每次官网贴出招聘信息,就有一大波人投简历争夺一个名额。
他说:“如果只有工作和睡觉,好的创意是无法产生的。”培养起好的工作品味,是比例行公事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他也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把生活当成恋人这句话。
平衡族健康:自然疗法的信差
个人号:子祺的奇幻花园
奇幻星球文化发展:汇聚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