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职能的思考—来访者
对于孩子我现在的全方位放手、接纳,是否已经丧失家长的职能,虽然自己也有思考,但是还是不够坚定。还是想通过事例做些分析和梳理,约练就是一个梳理整合思路的过程。
以前我都会很关注咨询师的问句,但这次我重点放在经过梳理自己的思考上。
对于17岁的女儿,她跟我说过,其实我也帮不了她什么,只要不拖后腿就好。是啊,在她目前正在经历的问题上,我能做的很有限。那天当她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时,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相对于我她自己比我更知道,所以我没有想以前那样过早表态,而是把问题又还给了她。
事后她也跟我说,为了让我放心点,她说了为什么做出那样的决定。在那个当下,我只是默默的听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回应。有机会,我会进一步肯定她的做法,能考虑我的感受了,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状况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当咨询师问我,你这样的表达想传递给孩子什么信息呢?这个问句引发了我的思考,本来只是单纯觉得应该肯定下孩子。但是,让我有了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觉得她做什么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进而会跟我分享更多她的想法、感受。试想一下,如果她说出来后,立刻被我否定,可能下次就不愿意再说了。
有了这样的沟通,我们之间隔阂会更少,理解会更多,彼此之间心门会更加敞开,不像以前,我感觉我们之间总是隔着点什么,这样更加透明的关系,会进一步减少我的焦虑。当我的焦虑减少时,孩子也会更放松,当她更放松时,动力也会更足一些。在咨询师一个假设问句的引导下,我看到目前我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带来的一点点改变。虽然漫长,但是总体是向好发展的。
在一次次确认我对一开始家长职能困惑方面的知觉后,我对目前和孩子活动模式更加坚定了,这样就不太会被外界各种声音所干扰,我会有更多能量专注走自己的路,不内耗。鉴于孩子的状况,我们之间更多是不求不助,身后一小步的跟随模式,类似咨询师的模式。有时候一但我主动说了自己的想法,女儿就会说,你觉得我连这个都不知道吗?我不需要你教我怎么说活。你不要以一个上位者的态度跟我说。这时候,往往就是我跑在她前面了,从她的反馈就知道效果好不好。现在,我会更多听她说,目前还不能做到当时当下就给予及时、正向反馈,这个可能是以往多年思维模式造成。但是,事后会觉察反思,事后找机会再反馈。之所以对女儿敢于大胆放手,源自于她优良的品质,清晰的头脑和是非的判断力,即使我不去管她,她也不会误入歧途。
讨论环节,咨询师和观察员也都各自分享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对于家长应该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因为他们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希望通过不断持续学习,慢慢成为一个智慧的人。问题是契机、问题让我成长,问题带给我痛苦的同时,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能力,也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