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52字,阅读时间3分钟
与夏贵相比,史可法除了军功上的缺陷外,还在一件事情上,遗恨千古。
清末民初,国家危亡之际,人们常常将岳飞、史可法等人从史册中呼唤出来,通过他们的行为来激励民族士气。
相比于岳飞,史可法的气节则更加为人称道。
诚然他没有逆转乾坤的大才,但是就凭借着他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精神,足以流芳百世了。
但是解读君今天却想将史公同另一位宋末的大将做对比。
他就是宋朝末年的江淮守将,灭金、抗蒙,先后对峙蒙哥、忽必烈的夏贵。
如果单单看七十九岁之前的夏贵,他是站在史可法身前的人。
嘉熙三年,解寿春之围。
淳祐六年,解高邮之围。
景定元年,痛击蒙古大将兀良合台,光复寿昌。
“二十年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终日与元军角战,攻略八方,战阿术,败董文炳,斗刘整,敌伯颜,南宋半壁河山之苟延,实有他一大份功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百战名将,却在七十九岁的时候,裹挟淮西之地投降了蒙古人。
公元1276年二月,宋恭帝向元军投降,并颁布诏令,要各地州郡归附元朝,并将各地勤王之兵全部解散。
同年三月,夏贵率淮西二府、六州、四军、三十四县向元军投降。
随着淮西之地的沦丧,南宋门户洞开,蒙军大将阿术除了在扬州遭遇了李庭芝的殊死抵抗之外,泰州守将孙良臣、都统曹安国、陴将孙贵、胡惟孝都先后投降。
而在扬州城破,李庭芝被斩首于闹市中的时候,夏贵前来围观,李庭芝怒斥道“见我如此,老贼你能不愧死!”
后世评价夏贵,总是唏嘘不已。为大宋江山奋斗了一生,却在七十九岁的时候做了汉奸。投降以后仅仅苟活了四年,他图什么呢。
“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古名不朽。”
这中间的原因肯定是数不胜数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几本后人的史书就推断出他投降的原因。
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夏贵的投降,却保全了淮西的百姓免遭战火的荼毒。
相比之下,史可法死守扬州,固然成全了自己的名节,为大明王朝社稷而死。但是在他身后,就立刻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八十万人死于非命,“累尸结顶”的惨象,单单看文字,中都让人瑟瑟发抖。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将这起屠杀归因于史可法一丝一毫。
然而相比于史可法,夏贵的行为却保全了江淮的百姓。退一万步讲,这些百姓也成为了后来推翻元朝的坚定力量。
相反,史可法的祠堂,却是清朝人给他立的,目的自然是安抚前朝的百姓。
夏贵保住了淮西百姓,却名节尽失。因为他投降了蒙古,所以宋史中没有他的传记。而他又对元朝没有任何功劳,所以元史中同样不记载他。
史可法的境遇则是截然相反,不仅当时的人们称颂他,甚至每每到国家危难之时,他都会成为一面旗帜,被反复到挥舞宣扬。
不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无法体会时人的心情。
那些骂夏贵的人,同样做了元朝的子民;那些弘扬史可法的人,也都成为了清朝的百姓
而如今的我们,没有见过战火,没有遭受到生命的危险。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的前面,不知道能够给出公正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