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过得好快,年前的安静等待,大年夜的大块朵颐,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年就这样过了,回忆了下,几件事还是值得记下。
年前给父母分别买了智能手机,从主意冒出到行动挑选、包套餐铁了心要教会他们怎么使用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使用微信。信心满满,就如当初公婆不会使用到现在美篇做的美美的。可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爸妈并不怎么热衷,特别妈妈很是抵触,虽然她接受我的一片心意,我安慰着她,会手把手教会,虽然妈妈嘴上噢着,“但时不时会说晚上要睡不着觉了”、“怎么搞定这个智能手机”、“万一联系不上真是着急啊”......
我听见抵触的背后有着一份恐惧的心情,智能手机在我们手里驾轻就熟,乐趣多多,在她手里就变成了生活不能承受之重了。那我就陪着妈妈,给她一份承诺“智能手机不影响你联系到我们”,接下来履行这份承诺。其实我并没有想着通过微信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或是信念,我只是想和他们换一种不同的交流方式,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乐趣。
年初三跟随父母回了趟老家常熟,由于爸爸面上的亲戚外出游玩,就去了我妈面上的亲戚,在我阿姨家里面相聚,坐下来喝着茶、吃着小吃,同时也在观察着房间里的每位,谁和谁站在一起,谁和谁话多聊开,谁和谁一起做着什么似乎都那么有道理,站对了位置每个人都舒服,整个氛围都不错。我发现我爸爸似乎更靠近我的先生说话,这样他更放松些,因为他的过往曾经在我妈家亲戚里得不到认可,虽然“冰释前嫌”,但他在用他的一些防御机制包裹着他的“内疚”。晚上一起吃饭,爸爸几杯酒下肚后,褪去了拘谨的外壳,和几位亲戚话多了起来。最后喝醉了,走的时候人都有点木木的,扶着他上了哥哥的车,结果是吐了一车。哥哥升起了压抑的愤怒,顿时说话口不择言,我在旁帮忙一起擦洗,理解哥哥有理由表达他的愤怒,他比我大,我尊重他,我只需做好自己。爸爸的失态是在做最真实的自己,需要我们看见拘谨和内疚下隐藏的一份脆弱。
在常熟亲戚的家里,儿子跟着姐姐玩,我想和先生外面逛逛,尊重儿子的想法并没有因为难得来常熟而一厢情愿拉着他一起逛的冲动,那就两人世界过起来。逛街时路过一家理发店,先生想剪发,门口有位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一个人在玩篮球,看我们要进理发店,一边说着是的一边跟着我们一起入店。先生坐下来理发,我还没坐下来小男孩发出邀请和他一起玩球,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听着他的指挥变换着方法玩篮球。估计给先生理发的男人是孩子的爸爸,像是小男孩的奶奶从里屋走了出来,有点怪嗔孩子说:“阿姨是陪着叔叔来剪发的,不是陪你玩的。”但我能看出老人对我报以的感谢之意。玩着玩着孩子开始和我聊天了,最爱玩球,好朋友是谁,切磋球艺.....热络后我主动问了句:“小朋友,你妈妈呢?”“我妈妈跑了,这店是我爸爸的。”听了这话不敢再接话,瞥了眼孩子的爸爸和奶奶,他们忙碌着,估计是没有听见我和孩子的这段对话。我就一直陪着孩子玩,直到先生理好发,先生起身时,听见孩子的爸爸摸着胃说不舒服,但随机又拿起剪刀开始了下位顾客。我和孩子告别,孩子即刻转向了奶奶要一起玩球。每家人都有每家的故事,过年这味道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和儿子讨论了友谊。儿子是个善良很重感情的人,一位小伙伴在他心目中地位很重要,也很在乎他的想法。因为小伙伴的拒绝让他感觉很受伤,看出了压抑着的情绪,眼睛还有点红红:“我很看重和他的友谊,为什么我对他这么好,他就把别的事看得比我还重要啊?”我接了他的话:“为此你感觉很伤心啊。”“是的。”“你可以继续对他好,如果你很在乎他,但他可以拒绝你某些事情,因为即使是朋友,两人之间也有界限和底线,你在付出的时候如果心里不舒服可以保留自己,不是说把自己都付出就是对他人好,当然别人拒绝你也并不代表你不好,友谊的过程是动态的。”这些话似乎在他心里发酵,接着问了句:“你被朋友拒绝过吗?”“当然。”他悻悻的说:“看来大人和孩子差不多啊。”过了会再问他心情怎样,他已平静的在后座上看小人书了。第二天两人又相约玩上了。
这几件事特别有感触,就记下了。有句话说“有些事不记录,可能就当没发生过”,似乎真那样,时间长了再回首就没那感觉了,那这算年味的话就好好咀嚼咀嚼。